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从剖析孔子仁学开始,论说了自先秦至明清的各种主要思潮、派别和人物。其中着重论证了中国的辩证法是“行动的” ,而非“思辨的”。

秦汉时期的“天人感应”宇宙观,庄子、禅宗对人生作形而上追求的美学,宋明理学作为道德形而上学而具有重要价值,以及在明清时期思想中“治人”与“治法”已出现分离,象征着传统中国的政教合一制度动摇,思想逐渐向近代靠近。


李泽厚,著名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和哲学、美学研究。作品有《美的历程》《美学论集》《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别些子
    儒家文化心理结构与庄学人格本体论,以及目录学式的结构思想史,挺有意思。我关注的还是,秦汉思潮与魏晋思潮,启发很大。2022-11-08
  • 圜丘
    李泽厚分析中国传统思想的文化-心理结构,论述孔墨、孟荀、老韩、易董、庄禅及所谓的“内圣”(理学)、“外王”(经世致用)之学。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经历先秦的政治论的社会哲学、秦汉的宇宙论哲学、魏晋的本体论哲学、宋明的心性论哲学和近代的认识论哲学。得益于美学家特有的思辨和逻辑,作者对古代思想有整体关照和系统性思维,与《美的历程》一样,具有高屋建瓴的气势。合说、记要、简议、漫述、片论、随笔的目录,也体现出凝练的语言之美。从兵家到道法家再到《易传》的辩证法,荀子的“外王”秩序,阴阳五行的系统论宇宙图式,宋明理学的伦理学本体论,戴震与章学诚以认识论、历史学反理学,都体现了实用理性的贯穿;而庄禅的儒道互补,又引导中国哲学走向融理性与感性为一体的乐感文化的审美境界。思想史研究是一种二律背反下自我意识的反思。2022-10-31
  • 零度倾斜
    以前我对中国古代思想是有偏见的,这两年西方民主自由的真面目暴露之后我就想着反之求诸于内心(用西方的说法是反身性),关照我们自身的文化思想是如何发展的,本着这样的初心,就很看得进去。李泽厚的深入浅出、鞭辟入里的长篇大论读之津津有味,几处观点令人叫绝。 先生千古,人类群星璀璨,愿余生尽力多瞻仰。2022-04-23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