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克里普克这本解读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的著作,是维特根斯坦研究文献中的必读书。《维特根斯坦论规则和私人语言》是该著作在国内的第一个中译本。如书名所示,这份解读是围绕著名的“私人语言”和“规则”问题来展开的。克里普克表示,是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独特的论证方式抓住了他,促使他以这《维特根斯坦论规则和私人语言》的形式,来一步步厘清对维特根斯坦论证过程的理解。

克里普克是维特根斯坦少有的杰出读者之一,他谦逊地声称在这《维特根斯坦论规则和私人语言》中自己的主旨是跟随维特根斯坦的步骤,忠实呈现《哲学研究》中重要问题的展开思路,在解决自己的疑惑的同时,帮助其他哲学专业的师生更深入地理解维特根斯坦。事实上这《维特根斯坦论规则和私人语言》深深地打上了克里普克自己思想的烙印,既可以看作是《哲学研究》的辅助读物,毫无疑问也是研究克里普克在逻辑学、数理逻辑和哲学领域建树的必读之作。

子午线译丛第一辑中出版了阿兰•巴丢的《维特根斯坦的反哲学》,是巴丢对维特根斯坦前期著作《逻辑哲学论》的专题解读。克里普克这《维特根斯坦论规则和私人语言》则是对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哲学研究》的解读。这两位著名的哲学家在维特根斯坦的巨大阴影下,谨慎地截取了他思想的一个部分严阵以待,当然这必定基于他们对维特根斯坦整体思想的把握;作为杰出的解读者,也必定在思想对弈中显示出其自身的不凡功力和思想特色。

就像读巴丢那《维特根斯坦论规则和私人语言》一定要手边放一本《逻辑哲学论》一样,读《维特根斯坦论规则和私人语言》,这部传说中的“克里普克斯坦”,也一定要像克里普克建议的那样,和《哲学研究》一起读。这《维特根斯坦论规则和私人语言》既适合哲学系教师在开设《哲学研究》专题课时使用,也适合那些雄心勃勃的读者在打算独自攻克维特根斯坦著作时参考。

两《维特根斯坦论规则和私人语言》,不,四《维特根斯坦论规则和私人语言》可以同时并置案头,细细对比深读。

索尔·阿伦·克里普克(Saul Aaron Kripke,1940年11月13日-),美国逻辑学家,哲学家。模态逻辑语义学的创始人之一,“因果-历史指称论”的首倡者之一。克里普克1940年11月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的犹太人家庭,父亲是当地圣会领袖,母亲是儿童读物作家。克里普克是三个子女中的长子。6岁时自学希伯莱文,9岁时读完莎士比亚的所有著作。他在数学方面显示出罕见的天赋。在小学时自学几何和微积分,并靠直觉而不诉诸任何几何符号推导出几何方面的结果。读高中时,他进入数理逻辑领域,并向专业数学会议提交论文。在高中阶段、年仅16岁时,他写了一篇论文《模态逻辑的完全性定理》,寄送到普林斯顿大学审查,有关教授认为是一篇非常优秀的博士论文,邀请他到该校工作。据称,克里普克回信说:“您的提议使我倍感荣幸,但我妈妈说我必须先读完高中。”该文被推荐到逻辑学顶尖...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哈哈哈,哼
    应该是很厉害的书,但是怎么就看不太懂呢?2023-05-02
  • 陆沉
    悖论跟休谟对因果关系的反驳有些相似,对于规则的质疑。解决,按Kripke的说法:共同体中的一致性。基于同意和可检测性来判断他人是否遵从规则。这个回答将对规则的定义转变成了对遵从规则的描述。这大概就是真理的融贯论,基于已经拼好的拼图来判断未拼上的是否属于某个地方。克里普克的论证真是啰嗦。2023-04-13
  • 阿偷
    最感兴趣的反而是维的这一句悖论可能引向的关于时间、无限性、记忆的思考。关于规则的规则最终的确认是不可能的。另外克里普克实在是太太太啰嗦了点2023-11-16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