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崩溃只需一个瞬间,自我修复的过程却无比漫长。焦虑感、不安全感、受打击后的无力感、自我怀疑和否定……

当崩溃情绪席卷而来时,我们试过挖掘童年经历,分析性格成因,寻求他人的安慰,也学习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或许,我们更需要一些单刀直入的办法——找出自愈的直接路径。这《自愈》正为此而来。

二位作者均为执业经验超过35年的心理学专家,他们共同开发了一套快速且有效的自我成长技巧。在书中,他们结合自身经历及多年诊疗经验,精准提炼出5项以结果为导向、让人们重新掌控生活的心理自愈法,并以“工具”来称呼它们(它们像工具一样可以拿来即用),意在帮助人们找回勇气、创造力和意志力。

这些工具不再仅仅停留在心理分析的层面,而是具体到每一个操作步骤,并具备充分的案例依据。无论你是因为压力大,无法有效管理情绪、掌控生活,难以平衡工作和生活而崩溃,还是希望将事业、人际关系和个人幸福感提升到新高度,你均可以从这5项工具里找到答案。

在充分了解工具的原理之后,只需按步骤执行,你就能轻松掌握它们。

菲尔·施图茨(Phil Stutz),毕业于纽约城市大学,并在纽约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早年间曾在雷克岛监狱任精神病学医生,后在纽约开办自己的私人诊所。1982年将诊所迁到洛杉矶,此后长期于洛杉矶从事心理治疗工作。

巴里·米歇尔斯(Barry Michels),毕业于哈佛大学,并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之后在南加州大学获得社会工作硕士学位。1986年,在洛杉矶开办私人精神诊疗所。现于洛杉矶从事心理学临床实践研究。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逝者如斯
    从什么时候起, 我们变得这么惧怕精神和身体的痛苦了, 难道面对痛苦的力量不是来源于每个人的内心么? 古代人信仰神,希望有一个云中的super being来缓解痛苦; 而现代人知道云上面只有水蒸气, 于是创造出“抑郁/自闭”这样的专业词汇来把自己的痛苦对应到社会组织中, 这样做的意义在哪里呢?2023-07-08
  • 平生欢
    看过纪录片后找来书,作者虽然是心理学家,但这些方法感觉像冥想禅修的引导语一样,我想让人心灵能量提升的道底层都是相通的,不论是心理学,冥想,禅修,心身灵,只是每个体系内的表达不一样而已2023-03-17
  • 无忧教主
    我服了。书中一个例子:某人打电话给老板,被老板臭骂了5分钟。他感到恐惧,运用书中所教的逆转渴望的方式,他应该盼望着下一个这样的5分钟的到来。他又给老板打了一个电话。老板把本应给另外一个人的机会给了他——作者似乎想用这个道理来说明挑战自己恐惧的重要性咱细品,他这样逆转渴望的方式是不是有病?老板把机会给到他,是不是一个偶然事件?再打个电话过去,再被骂5分钟是不是一个高概率事件?这什么垃圾书。作者写的时候不品一品,有没有逻辑吗?2023-02-15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