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身體的感受同時包含意涵與感覺、文化與本性,既非純粹的身體感受,亦非單純的認知,而是兩者的結合,因而研究人與物(或物質環境)的關係需要同時從認知及人與物密切的交會、互動的過程著手。本書企圖結合人類學近二十年來相當受到矚目的身體與物質文化研究兩項課題,本書的作者們認為,各文化的成員對這個世界有不同的認識,不只源自於過去強調之宇宙觀的差異,更與各自體物的方式有密切的關係。

本書同時提出「身體感」的研究取向,強調過去感官人類學的研究多以單一感官作為研究的單位,並以修正西方社會文藝復興以來過於強調視覺的現象作為研究的主題,乃錯失重點。人們隨時都在使用不同的感官,並結合不同感官所接受的訊息,而形成舒適、潔淨、骯髒、熱鬧、冷清等經驗的主題、焦點或「身體感」的項目,從感官訊息之間如何結合成身體感的項目及身體與物之間密切的互動,本書作者以不同的主題,提出身體感研究的見解。


作者簡介

李尚仁

臺北市人,英國倫敦大學帝國學院 (Imperial College, University of London) 醫學史博士。曾任英國倫敦大學大學學院衛康醫學史研究中心 (The Wellcome Centre for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at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博士後研究員。現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研究興趣包括十八世紀中至二十世紀初之西方醫學史與生命科學史以及科技與社會研究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Studies)。目前正進行的研究課題包括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初的英國熱帶醫學史、十九世紀西方醫學在中國、維多利亞與艾德華時期 (Victorian and Edwardian Periods) 英美的鬼怪小說 (sup...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是亲爱的小倩呀
    身体和物,导论写得很精彩,一边做预调查一边翻的书,无论最终的论文会不会用上身体感的概念,但是在做田野的过程中,打开自己的感官感受,会让你的调查有很多意外的发现!2023-10-29
  • 我是喵叔
    翻过,重点读了李尚仁《腐物与肮脏感:十九世纪西方人对中国环境的体验》一篇,还是这种风格的医疗史比较容易接受,余舜德讲藏族田野那段也蛮有意思。2023-03-09
  • 隐生
    余舜德的一篇最对胃口,食物的两篇也可。看到余谈自己在云南藏区田野时的文化适应很有意思,必须要松懈身体长久培养出来的habitus,暂时抛开感官层次的文化偏见,进入到藏民身体感知的方式中。略有共鸣。比较有意思的是,在湾湾这里,西方与本土的对话似乎是种自觉,没有言必“特色”,然实质置于感官社会文化脉络之中。感觉这本收录的研究大多很灵、有意思,但社会关怀不够。窃取一波文献再看看吧。2023-05-23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