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后殖民批评、性别研究、民族研究必读书目

* 法语原文直译,清晰易懂,可读性高

* 集精神分析、社会学、哲学于一体的跨学科经典

* 《黑皮肤,白面具》在今天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后殖民领域,扩展至整个后现代状态研究

--

掌握白人的语言,吸收白人的文化,接受白人的认知标准……几百年来,黑人竭尽全力模仿白人,希望由此变成堂堂正正的人。黑人与白人为何无法建立正常平等的关系?在《黑皮肤,白面具》作者弗朗茨·法农看来,这种扭曲心理源自殖民过程中产生的集体精神伤害。法农出身加勒比海地区的法国海外省马提尼克岛,是法国黑人作家、精神科医生。通过多年临床医学研究,法农深刻意识到殖民主义对人精神上的异化,并将这种异化形象地称为戴上“白面具”。与此同时,法农还敏锐地指出不仅是受到歧视的黑人,作为歧视者的白人本身也受到种族主义观念的禁锢,成为殖民意识形态的受害者。由此法农提出 :“黑人被封闭在他的黑色之中,白人被封闭在他的白色之中。真正的问题是必须把人解放出来。”只有真正消除了黑人性与白人性的对立,一种属于人的解放才有可能到来。

今天,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人们对殖民主义的思考变得更为冷静、客观,而《黑皮肤,白面具》经过时间的洗礼业已成为 20 世纪后殖民理论的经典作品。是反种族主义、去种族化,还是强调区别论?法农对殖民问题的思考也可扩展至性别研究、民族研究等领域,带给我们无限的启发。


弗朗茨·法农(Frantz Fanon,1925年7月20日——1961年12月6日),法国马提尼克作家、散文家、心理分析学家、革命家。代表作有《黑皮肤,白面具》《全世界受苦的人》《为了非洲革命》《阿尔及利亚革命的第五年》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zzcc
    “被自卑感支配的黑人,被高贵感支配的白人,两者都沿着一条神经症的方向发展。”——法农将殖民化视为一种双向的病态,并且要恢复正常灵魂的本真生活。这样一来,法律—权利话语就没用了,因为法律只是从“外部”触及了黑人。黑人要自己完成主奴辩证法,被解放的奴隶不是主人,反而永远陷入了奴隶的逻辑。法农的思路很批判:通过批判来理解进而变革。要达到的目标是恢复常态,而不是复仇甚至成为白人。更有趣的是法农用唯物主义修正了精神分析,将家庭的内生转化为殖民社会的内生——所有人都有家庭,但殖民社会绝对不能有。2023-05-16
  • 皓月
    黑人封闭在黑色中,白人封闭在白色中,而人应该不在任何之中,而是被解放出来,自由出来。2023-07-31
  • 黛疏
    法农在书中谈到黑人特有的优势——能感受到激情的节奏,本书穿插着文学性的人物阐述、诗性话语、精神病案例分析和哲学思潮等,从某个角度上,也在呼应黑人特有的节奏和激情。深受弗洛伊德影响,让书中充斥着精神分析,但特定病例的选择让人觉得有失客观性和普遍性。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被应用于黑人与白人的关系中,白人需要这种区隔来限定自己高贵的地位,但黑人也被这种后天的建构锁死在卑贱的位置上,他无法认识自我,因为他没有历史,只有别人的声音。萨特的影响无处不在,关于人的本质问题,法农看到黑人努力做好,证明自己有白人的智力,但此类努力也只是在按别人的标准塑造自己,他想要的白皮肤,是另一种族的标志,黑人的自由不是通过去黑剂就能实现的(法农认为肤色是区隔的关键)。封面采用了黄色、白皮肤和黑面具并存,中间色差的我们2023-06-09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