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卡夫卡的“梦境逻辑”与现代社会的噩梦完全一致,对个体生活的剥夺似乎在我们所有人背后悄然发生——

卡夫卡的世界不宜居住,但是他的语句渗入肌肤,发人深思,让人再也抖落不掉——

在充斥卡夫卡式荒诞的现实里,在迷信技术的时代,我们更应阅读卡夫卡——

☆德国文学史里程碑、德语传记的新标杆,查阅四千页书信、日记等手稿,历时十八年而成

☆匈牙利诺奖得主伊姆雷,爱尔兰作家托宾推荐

☆天才初登舞台,细数语言才华、教育经历、性心理、新技术、朋友圈等成为卡夫卡的条件

☆重现《一场斗争的描述》《乡村婚礼筹备》《观察》等文学试验,潜入《致父亲》勾勒卡夫卡的成长历程,展现波希米亚古城布拉格的全景画卷

☆卡夫卡影响了加缪、博尔赫斯、村上春树、余华

【内容介绍】

三部曲之一《卡夫卡传:关键岁月》: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263134/

那个给父亲写出一百页长信的卡夫卡究竟有着怎样的童年?家乡布拉格和世纪交替的时代如何塑造了他?他与文坛“伯乐”布罗德如何结下影响一生也影响了现代文学史的友谊?初涉职场的卡夫卡博士表现如何?他怎样展开扣人心弦的文学试验,酝酿处女作《观察》的最早篇章?

卡夫卡研究学者莱纳·施 塔赫查阅诸多尚未公布的书信、日记、笔记等手稿资料,在传记中既细述卡夫卡的语言才华,教育经历,性心理的成熟以及对新技术、新媒介的体验,同时也在书中通过各种细节,勾勒出了波西米亚三个多世纪的社会、政治、宗教历史,展现了一幅精细、多彩的时代与城市全景画卷,最终回答了那个“卡夫卡何以成为卡夫卡”的问题。

【名家推荐】

趣味横生……一部严格基于事实和调研的史诗。

——福尔克尔·哈格,《明镜》周刊

在这个文类里达到了最佳。它本身就是一部小说。

——凯尔泰斯·伊姆雷,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施塔赫以极度的细心和同情心阅读作品与生平。他对卡夫卡生活的时代理解深刻,而与之相应的,是一种智慧,一种对隐于作品背后的冲动及欲望的敏锐体察。

——科尔姆·托宾,《爱尔兰独立报》


莱纳·施塔赫(Reiner Stach),1951年出生于萨克森州的罗赫里茨,德国文学研究者、卡夫卡传记作者和时事评论者。

1971年-1979年,施塔赫在法兰克福大学学习哲学、文学和数学。由于在学习期间对卡夫卡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博士期间专门研究卡夫卡,1985年获得博 士学位,论文题目是《卡夫卡的色情神话——女性的审美建构》

施塔赫曾在法兰克福大学短期任教,后进入S.费舍出版社工作。1991-1996年,他作为自由职业者为包括罗沃特和费舍出版社在内的多家出版社担任编辑,并参与了弗兰茨·卡夫卡作品校勘版的出版工作。1996年,施塔赫开始撰写卡夫卡传记。

施塔赫的《卡夫卡传》写作历时18年,共三卷,德文累计2037页。传记第一卷2002年出版,题为《卡夫卡:关键岁月》(Die Jahre der Entscheidungen),描写卡夫卡1910-19...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暴走backpacker
    有到来,有离开,有告别,却往往没有—再见 2022-12-24
  • 不玩豆瓣
    太太好了……从头到尾都是… 反而就无从说起 原本以为600+页的大部头会读好久,想不到用了四天时间就读完了…可见当一本书吸引你读进去的时候,效率奇高……传记作者都是什么材料做的?太厉害了,感觉比写原创更难,各个时期各种资料的悉心搜集整合再用一种合适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本书的每章注释里也蕴含大量的详实有料信息,译者也辛苦了。看完唯一白日发梦:想和卡夫卡生活在一个时代!!2022-07-27
  • pityOxygen
    無與倫比的傳記寫作,leon edel五部曲都有些見絀,很多的描寫揣摩因為翻譯顯得梗斷(甚至想為施塔赫學習德語2022-07-3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