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式规划:从“一五”到“十四五”》通过系统的理论综述和丰富的历史资料梳理,回顾了中国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基本历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规划治理的理论逻辑。

《中国式规划:从“一五”到“十四五”》认为,中国特色的五年规划制度是一种弹性规划制度,主要通过适应性宏观计划和激励性目标治理,动员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面力量共同实现国家目标,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中国式规划:从“一五”到“十四五”》主要特色:

第一,学术性,从理论角度回答了规划是什么、为什么需要规划、如何规划三个基本问题;

第二,跨学科视角,坚持马学为体、西学为用、史学为鉴,从多学科视角探讨规划治理的理论逻辑和经验;

第三,还原历史事实,通过查阅大量党史、国史资料,深入回顾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历史细节,描绘党领导五年规划编制和实施的伟大历程。


尹俊,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博士后,师从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曾在国家开发银行规划局从事规划工作多年。在《管理世界》等权威刊物发表文章40余篇,出版《中国新型城镇化之路》《经济低碳化》等著作多部。著作和论文获得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普及读物奖、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年度大众好书奖、凤凰年度好书奖、首届李占祥管理哲学优秀论文奖、首届新结构经济学全国案例大赛优秀论文奖等。

徐嘉,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助理研究员,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已出版《图说长征(红二方面军卷)》《陈觉和赵云霄》《大革命时期的纪律故事》《苏区的纪律故事》《长征中的纪律故事》《抗战时期的纪律故事》《解放战争时期的纪律故事...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折枝
    本书对我国“一五”到“十四五”规划做出了系统的梳理,以时间为脉络,详实的叙述了每一次规划的酝酿、研讨、制定、实施情况等,大量引用历史文献,生动还原了规划的历史故事。不足:记叙过多,观点偏弱,可作为“科普读物”。2023-11-18
  • 留点脚印
    中国式规划=适应性宏观计划+激励性目标治理。公司规划和国家规划相仿,定一个好的kpi,对结果有重要意义。2022-02-20
  • 马先生也
    这是一本史料详实、观点鲜明的好书,作者对中国七十年的五年规划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并探索其背后的逻辑与规律。几个思考:1. 规划的本质是让经济“跃升”,即不是关注量变,更关注引爆质变。量变往往是可以自行发生的,但量变不一定能带来合意的质变。2.规划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的目标与大战略。例如,是增长优先还备战优先,是调整优先还是速度优先?如果大环境是国际冲突,忽视备战则慢有性命之忧,若大环境是和平,则备战会延误机遇。因此,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决不可缺少,其次才是职业官僚的技术性工作。3.政府能力是制订规划、落实规划的核心。总览四方、心怀未来、倾听民意才能定出一个有意义的规划,只有有能力将规划转换为协调各方的机制与激励才能将蓝图变为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讲,外国学习中国的规划经验不容易。2021-04-0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