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创新扩散理论是传播效果研究的经典理论之一,是由《创新的扩散(第五版)》作者E.M.罗杰斯于20 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个关于通过媒介劝服人们接受新观念、新事物、新产品的理论,侧重大众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创新的扩散(第五版)》阐述了创新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创新产品产生的过程、创新决策过程、创新产品传播的进程、创新采用者的种类、创新的影响等。《创新的扩散(第五版)》是对创新扩散理论最权威的阐述,是创新研究领域的一本圣经,几乎适用于任何创新和革新,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创新及产品和推广都与该理论息息相关。


E.M.罗杰斯(Everett M. Rogers),全球知名的创新及传播学教授,40年专注创新扩散研究,世界创新扩散领域公认的第一权威。

《创新的扩散》一书奠定了罗杰斯作为创新扩散开创者的地位。在书中,罗杰斯用细腻的文笔阐述创新如何在人群中得以扩散,并梳理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如S曲线、临界大多数、扩散曲线,以及商界耳熟能详的“跨越鸿沟”等,不仅改变了许多知名企业的新产品营销策略,而且重新定义了扩散的实务。

2004年10月大师驾鹤西去,《创新的扩散(第五版)》成为这部经典著作的最后一版。

唐兴通,数字营销专家,互联网策略顾问。近年的使命是构建“互联网社会学”,以刻画未来120年互联网社会运行规则。因其跨界多个学科、独特的互联网视角,被圈内人戏称为“互联网时代的彼得·德鲁克”。

著译有《引爆社群--移动互联网时代新4C法则》、《社会化媒体营销大趋势》(...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Julie
    看(翻)了这本厚厚的博士论文,总的来说,我的收获可以归为以下几点:1、创新的扩散过程,大体上呈现“S”型曲线,缓慢-加速度-缓慢;2、创新的采用有几个影响因素:相对优势(经济性等)、兼容性(社会观念、文化)、复杂性、可试性、可观察性;3、创新的采用者分类:创新先驱者、早期采用者(意见领袖)、早期大众、后期大众、落后者,以及他们各自的特征;4、扩散的社会渠道:认知阶段—媒体,推广阶段—社交网络(人际关系)。当然,现在互联网渗透如此之深,这两个阶段的界限可能不那么明显。2022-04-23
  • 抵门杠
    翻译的是什么玩意儿啊这,把人前言,附录甚至参考文献都删了,然后玉米和水口都分不清,看得一头雾水的。。。。校对和审稿的也不知道在做什么,同一个主题上下文截然不同,想半天才明白。2022-10-14
  • chloe16
    每天25页读下来了,罗杰斯是一个非常considerate的学术写作者,有关创新研究的框架、要素、演变、存在不足都细密又清晰地融汇在一起。书中的“创新”几乎可以包括所有新出现的事物——思想、制度、产品,对创新的推广必须要以对“创新是信息的集合”“创新是一个社会过程”的领会为基础。当下,新媒体技术广泛深入地参与到社会交往当中,成为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的扩散又将出现新的现象、机制、问题与对策。但《创新的扩散》所提供的基本认识、框架与视野仍将历久弥新。2022-11-20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