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辽史》探源》希望重新对元修《辽史》的史源问题加以全面检讨,其中的学术旨趣主要有三:其一,系统深入地考证《辽史》各部分的文本来源、生成过程、存在问题及史料价值,力图呈现《辽史》本身的生命历程,尤其注重对元朝史官编纂建构的叙述框架加以离析,开辟出全新的问题空间;其二,将《辽史》放置在整个中国古代正史文本生成、流变的大背景下,凸显其所具有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意义,推动正史史源研究走向精耕细作;其三,透过《辽史》这一典型个案,对传统的史源学研究作方法论层面的反思,探索历史学视野下文本批判的可能路径。始于《辽史》,而不止于《辽史》,是书中一以贯之的追求。

苗润博,1989年生于河北张北县,2008—201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12—20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助理教授、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宋辽金史、历史文献学。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民族研究》《文史》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七百之一
    结语的方法讨论很厉害,回答了我现阶段的主要问题。2021-06-28
  • 西野鱼竿
    读前始终不明觉厉,读时连呼苗神牛逼,读后唯有双膝跪地....2021-07-23
  • 咸南海東
    回想自己几年的研究生生涯,学到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史源学的方法,当时扒《明史纪事本末》的《平杨应龙》扒了好久,感觉像在破案,超级刺激。但读到《辽史》探源之后,才发觉史源学竟有如此深邃的内容与复杂的方法。我对辽金元知之甚少,所以并不是把每一篇都仔细看过,一、二、九章对外行人相对友好。结语的方法论意义尤其重要,简要来说,史源学要挖掘文本的制度环境、资料来源、编纂过程、文本面貌、承载信息,并且要先从对文本本身的研究开始,再去批判文本背后的创作意图、权力话语、历史图景等方面,这个顺序是不可逆的。2020-10-25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