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弟子陈丹青说,他和我聊过的私房话,无遮无掩,进入遗稿……

在木心手稿里“重逢木心”,有一些文字你也只能在他的原始孤本里读到!

纪念木心逝世10周年 ,《木心遗稿》首次亮相,仅第1版第1刷赠有“木心笔迹珍藏卡”!

-

木心说,到了成名之日,我才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埋没了。

晚年从美国返回故乡乌镇之前,他决定,不入画廊,不进拍卖行,不接待采访,不作讲演,不发表文章,不收礼物,不题字——此七“不”,归国之日的态度也。

木心说,人在历史的位置,也不过是一个床位。

在木心目前已出版的所有著作之外,尚有相当数量的笔记簿与散稿,从未面世,估计逾百万字。由于木心通常不注明成稿年份,从内容和字迹推测,小部分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大部分写于九十年代和新世纪,直到他2011年离世。

这批遗稿的内容,宽泛杂多,不分章节,随写随止,殊少完整的篇幅。其中包括人名、账单、书单、目录、信稿,偶尔信手勾画简单的书籍设计,还有他自己的墓园。读者熟悉的俳句、随感、旧体诗、自由诗,约占半数,其余部分,介于杂记、备忘、叙事、忆旧之间,状若自言自语,不同于他已面世的所有作品。

木心逝世十周年,第一批木心遗稿终于能交到读者面前。

【编辑推荐】

陈丹青(木心美术馆馆长)——在木心书中,第一人称并不就是他,言及身世,他总讳莫如深,送去出版的文字更是抵死不诉苦衷。现在,他和我聊过的私房话,无遮无掩,进入遗稿。当年我要他写下来,他就咄道:“喔哟!这种话讲过拉倒,写它干嘛!”如今遗稿在眼,他到底还是写了,而且很不少。

★ 木心自己的“人物名单”,有鲁迅,有张爱玲——比如,被他提及最多的中国现代文学家,是张爱玲,随时想起便絮叨几句。相对如今海内外张迷,木心的资格要算老的:1943 年张爱玲初试啼声,十六岁的孙璞就读到了。

★ 木心自己的“山中问答”,绝大部分遗稿的语气,只是说给自己听,写给自己看——比如,“鲁迅是不会善视我的,背后斥我为‘资产阶级’。张爱玲是瞧不起我的,她会转身借用了苏青的话:‘我又不是写给你看的。’剩下来的便是我对鲁迅的敬重和对张爱玲的赏叹。”

★ 木心自己的“解药”,还是文学,从生前出版的著作(A面),到身后存世的遗稿(B面)——比如,他向来偷偷写作,抱着(近乎愉悦的)绝望。固然,囚禁与临老的绝望,不一样,但写作是他活着的迹象。他默默写下许许多多短句(简直姿态万千),但也不为发表,不过写了自己看看,算是气过、笑过了。

★ 木心自己早就预测到,他的读者百分之九十是汗滋滋的年轻人——编辑出版上,如同修补古木器、古建筑一般,一仍其旧,尊重当年的译名用法,精选影印手稿原图,保留月久年深的味道。软皮精装,开本清雅小巧,内文纸张是日本古版书纸。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Lyz竹桥
    吃菜要吃菜味,看人要看人味。不管形上形下,构成人类世界的是一些日常生活用品。2022-02-19
  • 背双肩包的坏猫
    遗稿出版,争议很大。合起来看,都是只言片语,很多都难以单独成篇。当然,也不否认其中有不少机警的、诙谐的、可爱的、有趣味的文字。开本很小,大约只有64开,只有一掌大小,排版16万字,正常排出来其实就是一本小册子,价格却虚高。如果对木心感兴趣,买作品就足够了,不值得花这个价钱买“遗稿”。前面谈到抄袭,这个问题若放在“遗稿”中,如果不加以考订,就是一笔糊涂账。2022-02-21
  • 狐不归
    未经整理的吉光片羽。看完后,刚好遇到木心“文本再生”事件爆发...对木心的文学价值,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持怀疑态度,只是十年来被主流媒体越捧越高,有时忍不住去翻一些,但说实话一直没看出他好在什么地方。唯一觉得有价值的是那部文学回忆录,里面有些话讲得漂亮有趣,可以看出他是有些才情的,但从学术角度也不严谨并且浮光掠影,缺乏深入阐述,只能视之为资深文艺老年。2022-02-03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