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经济》的英文原版在“大分流”辩论之前问世,但在价值判断和取向上,其与加州学派有高度的不谋而合之处。《中国传统经济》试图按照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均衡逻辑来解释中国古代内生性经济制度的理性和效率。这种理性和效率无疑一方面奠定了中华帝国得以长久稳定、周期繁荣和不断扩展的制度基础,但另一方面也大大增加了中国传统经济向现代其他经济模式过渡的机会成本。一言以蔽之,传统经济制度的成功构成了中国长期经济发展中的路径依赖,这是中华民族为其古代经济成功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邓钢教授的《中国传统经济》1999年出版后,受到学界的好评。作者在书中向西方学术界系统地介绍了中国传统社会经济制度的主要特点和成就。在西方,由于长期受到西方中心论的束缚,中国在经济和社会制度领域对世界的贡献鲜为人知,或者被严重误读。西方学界崇尚社会达尔文主义和世界霸权,认为不可能有比欧洲更合理、更精巧的社会经济制度。《中国传统经济》批驳了这些错误的看法,指出中国传统社会经济制度在世界上曾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并且其优势在于和平发展。这些看法具有先见性,经过20年的时间考验,证明是是站得住脚的。如今出版中译本,可以帮助中国读者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中国的过去。因此,我大力推荐。

——李伯重,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

利用传统中国的历史资源重建经济理论,是中外学者的共同使命。《中国传统经济》以中国传统经济活动为主题,与来自中国经验或世界经验的斯密增长、马尔萨斯危机、韦伯伦理、伊懋可陷阱、刘易斯过程、诺斯模型等进行全面的学术对话,系统解读中国传统社会经济制度的主要特点和成就,在矫正欧洲中心论重建社会理论和经济理论上,进行了富有真知灼见的解释。“邓钢解释”,以身处国际经济史研究最前沿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特殊优势,不仅有益于西方学者正确地把握历史的真相,而且以中文母语为背景的文献熟稔,充分展示了丰富的国际学术信息和重建经济理论的有效途径。

——何 平,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


邓钢(Kent Gang Deng),经济学博士,英国皇家历史学会终身院士。曾师从著名经济史学家埃里克•琼斯(Eric L. Jones)教授。先后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大学任教。1995年加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经济史系,现为该学院终身正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西方在前现代和早期近代史上的比较,前现代中国的海洋经济史,中国农民的经济角色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水鹏
    不咋地,后悔买了。一个中国人以老外视角讲中国的故事,感觉错的离谱,也就是发发论文可以,还得是在不熟悉中国国情的老外的期刊上。2023-01-17
  • 思想的芦苇
    作者的“三元结构”似乎为解决中国传统经济中的两个悖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大处着眼好像并无不妥。但其用以证明观点、解决问题的论据多为一家之言,所引部分史料甚至错误至于离谱。论据既不可靠,结论自不必说。出发点和立足点难以立足,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论证不过空中楼阁。装饰之华丽程度愈进,危险系数更甚。2021-11-01
  • 蓝涟
    可能是这部书太新了,都没有pdf版,还是拿老师的书去扫码的,托老师的福,好几天都在啃这本书。总而言之,本书提供了一种模型来解释中国经济停滞的问题,在作者看来,农业本身、自由农民和重农的政府构成了一种“三元结构”,这种结构中要素是动态变化的,但是却足够灵活,能够自我调整,保持一种稳定性,当内部发生危机,结构会通过起义重置,当结构受到外部冲击(指比中国落后的游牧民族),外部压力会被内化,从而加固三元机构,或者通过汉化,三元结构延续。总之,中国的经济受到三元结构的制约,无法产生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条件,除非强势外力(比如近代西方)冲击使结构瓦解。有点历史循环和冲击回应论的感觉。2020-10-29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