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文化批评基于独立的思想和判断。它是知识分子介入社会事务和公共政治的公民行为;它剖析、评价与“共同的善”相关的政治文化、社会观念和群体价值,难免会触及“不方便”的政治敏感议题。1990年代的“文化讨论”撤离了1980年代业已形成的政治敏感议题,丧失了文化批评的公共政治锋芒,变成一种精致而无目的的游戏,陷入了无所适从的困境。

叩问“文化批评往何处去”,就需要重申文化批评的公民政治作用和坚持知识分子的思想批判传统。这样的文化批评是未来中国公民社会发展和宪政民主建设所必不可少的。


徐贲 1950年出生于苏州,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英语文学博士。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英文系教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兼职教授。著作包括: Situational Tensions of Critic-Intellectuals、Disenchanted Democracy、《走向后现代和后殖民》、《文化批评往何处去》、《知识分子:我的思想和我们的行为》、《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通往尊严的公共生活:全球正义和公民认同》、《在傻子和英雄之间:群众社会的两张面孔》、《什么是好的公共生活》,并编有《复归的素人:文字中的人生》(父亲徐干生的回忆文集)。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藤井树
    很有收获的一本书,同时激发了我很多思考,和研究生阶段我想做的文化研究联系在一起,给了我很多思考问题的思路。打算多读相关的书为自己的毕业论文做理论积累。2021-04-03
  • dodoinsky
    1.大众文化看上去有雷同性的模式和类型,是大众文化活动的一种特殊认识方式和运行机制。配方程式的分类,甚至不同文化中的相似分配方程式(中国的武侠。日本的武士,欧洲的骑士,美国的西部牛仔)2.“后极权”出自哈维尔:后极权处境中权力的声音不再可信,但他仍然能够迫使受他控制着和他同谋,一起装作那声音仍然可信的样子。在今天的中国,就是如此,它依靠的是更巧妙的政治恐怖手段。2011-10-05
  • 布鲁瑞
    我们的那些文化批评家应该多看看理论再下笔。2012-01-15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