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聯合推薦:南方朔、孫大川、陳芳明、廖咸浩

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大師/沙特

《大地上的受苦者》是弗朗茲‧法農的最後一本著作。早在《黑皮膚,白面具》一書中,法農便提出對於種族主義的反思,他認為種族主義並非偶發事件,亦非恣意妄為,而是一種宰制的文化體系,這種體系也在殖民地運作。若是不看清統治文化所帶來的壓迫效應與奴役現象,那麼對於種族主義的抗爭便是徒然,因為這種壓迫的觸角廣及社團、政治與文化,甚至也會影響個體的精神狀態。在全球化對弱勢地區已然形成新殖民剝削的今天,法農的諸多觀點,都能讓我們看清當前的許多現象,原是源自整個殖民主義/資本主義的淵藪。


弗朗茲.法農(Frantz Fanon)

二十世紀最出色的後殖民主義論述先驅。1925年出生,1961年因血癌病逝。短短三十六年的一生,只留下四本完整的著作:《黑皮膚,白面具》、《阿爾及利亞革命第五年》(L’an Ⅴ de la revolution algerienne)、《大地上的受苦者》,以及過世後出版的論文集《邁向非洲革命》(Pour la revolution africaine)。西蒙.波娃譽為當代最傑出的人物之一。

一生充滿悲劇的法農,誕生於加勒比海的法屬殖民地馬提尼克島,二次世界大戰中,他自願入伍,在激烈戰役中受重傷幾乎喪命。戰爭結束後,他到里昂大學攻讀精神醫學,遭遇了不可理解的經驗:他發現他的法國「同胞」因為他的黑皮膚而疏遠、歧視他,對戰爭中死對頭的義大利人的親熱程度,更遠甚於他。1952年,法農寫下了震驚黑人世界與歐美知識份子的經...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榕楠雅记~
    相较于《黑皮肤,白面具》更加注重对于处于后殖民主义下的黑人中间状态的精神分析,这本书更像是一部政论、一份檄文,法农呼吁第三世界的受苦者将暴力作为停损点。但人们关注法农暴烈的一面,却忽略了其冷静的一面,人们激奋于乐观的一面,却撇开悲观乃至于哀伤的一面,法农做了一个预言:剥削者会变,被剥削者不会变;剥削的形式会变,剥削会继续存在。2023-05-04
  • 皆漆静
    忘标了。稍冗,萨特的序感觉是有意扭曲,不如不看。2023-02-06
  • 已觉醒
    补标,“正道”的以色列平时抢占居留地,战时去加沙狂轰乱炸、停水停电怒刷一波kd比最后受不了美国压力恢复供水,这叫充满人道主义精神,“邪道”的巴人平时被各种圈禁封锁,绝地反抗一下叫巩布行为,说明以前还是太和平了,以至于完全丧失话语权了,只有用暴力才能恢复被殖民者身份的自信与独立,集美们,恐怖真的有用2023-10-16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