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栗静舒老师 审校&推荐

---------------------------------------------------------------------------------

×你学到的人类进化示意图可能是错的!人类从来都不是从黑猩猩进化而来的,也很可能从来没有弓着身子在地上行走过。(随书附赠全新人类进化树,纳入2019年以来学界认可的最新研究成果的全新人类进化树,为你刷新知识边界)

√ 讲述诺奖级成果,历数古人类学科学里程碑

√一线考古故事放送,古人类学简史,无门槛的入门读物

√有科学依据的健康生活指南:每天一万步科学吗?边散步边思考是达尔文、乔布斯成功的秘诀吗?对抗阿尔茨海默病该怎么办?答案是走路!

❓到底是什么塑造了人类?

学会使用火——约150万年前

学会使用工具——约300万~350万年前

学会直立行走——1 160万年前!

?从7万年前到约1万年前,智人一直没有定居下来,而是走个不停:走出非洲,进入欧亚大陆,去到澳大利亚大陆,穿过北极苔原,进入美洲……直立行走是一次解剖结构的大变革,更是一次造就人类社会性的巨大挑战,一次代价高昂的勇敢冒险!灵巧的手、无毛的身体、硕大的大脑,勇敢选择直立行走,让我们成为人类。

------------------------------------------------------------------------------------------------

人类是哺乳动物中仅有的只靠两足直立行走的物种。

我们为什么要选择直立着探索这个世界?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如何迈出第一步的? 这《人类的第一步》聚焦人类用双足直立行走的独特能力,探讨它的起源和演化过程,以及如何塑造了现代人类。

直立行走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有信念、有控制地向前倒。这是一个无比勇敢的选择。它不仅仅是一次解剖结构方面的大变革,更涉及人类对环境变化的多方面身心适应,我们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比如:速度变缓,分娩困难,腰椎、膝盖和脚踝变得脆弱。可是,两足行走为人类学会使用石器和火、大脑容量剧增及其他特征铺平了道路,更是促成了人类的社会性、同理心,深远地影响着科技、语言、觅食和育儿方式的发展。

灵巧的手、无毛的身体、硕大的大脑……勇敢选择直立行走,让我们成为人类。了解了这些,我们就能更好地把握当下的生活:每天一万步,是噱头还是铁律?边散步边思考是天才们的成功秘诀吗?怎样用散步来对抗时间的侵蚀,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直立行走定义了人类,也将继续塑造我们。


【作者简介】

杰里米•德席尔瓦(Jeremy DeSilva)

 古人类学家,美国达特茅斯学院人类学系主任,南非金山大学进化研究院荣誉研究员。他致力于研究第一批类人猿和早期人类祖先的运动,尤其是脚和脚踝的解剖结构;他所在团队发现并描述了人类谱系中的两个古老成员——南方古猿源泉种和纳莱迪人

 他曾在波士顿科学博物馆从事科学教育工作,经常到史密森学会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演讲,并在《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纽约客》《新科学人》《科学美国人》等媒体上发表关于人类起源的研究

【审校者简介】

栗静舒

古人类学博士,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2016年,在坦桑尼亚参与了莱托里脚印遗址的发掘与保护工作,并深入狩猎采集哈扎部落完成了相关的人类学田野调查。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翟墨克斯
    作者试图想把枯燥的人类学知识像国家地理电视一样展示出来。初心是好的,文笔比尤瓦尔差太多。2024-01-08
  • 闻夕felicity
    关于人类进化和古生物化石研究的科普不少,很多都晦涩难懂。所以,对于人类进化、尤其是直立行走那点事儿,我读了不少、基本记不住。这本《人类的第一步》可能是我读过的人类进化和古生物化石研究科普里面相对更清晰流畅的一本。我很喜欢作者的叙述方式——提出假设、证明或证否、延伸出新的问题和假设,循环往复。这种叙述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有很强的参与感,有点像老师在上面讲课的时候坐在下面嗷嗷叫着“这题我会!”、“我也是这么想的!”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章是第11章:直立行走的她:艰难的分娩与两性行走能力差异。两足行走的演化研究被一些厌女的男科学家所累,很多假说和(后来被推翻的)结论都带有厌女的味道。在这一章中,作者作为一位男科学家带着我们挑战和破除了这些沾染了性别歧视陈旧观念色彩的“科学”论调、从而更接近客观的科学2023-05-02
  • 普恩普恩
    关于人类究竟是如何进化为两足行走的哺乳动物这一科学问题,作者似乎没有给出清晰的答案,印证论述过程徐徐展开,清晰好读。结论深得我心:除非我们是从具有同理心的群居类人猿进化而来,否则人类进化实验不可能成功——只有自私倾向、过分好斗、对群体内其他成员不宽容的类人猿,如果直立行走,必将导致灭绝。最后,致谢部分作者提到:父亲在他小时候曾告诉他:写作应该是一种鼓励,而非惩罚(有点感动,因为不曾有人这样告诉过我2023-05-06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