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宿白先生在中国考古学界是位开创范式、建立体系的大家。这本《魏晋南北朝唐宋考古文稿辑丛》收入宿先生三十九篇文章,是历史时期考古学的代表作品,呈现了宿白先生对这一历史阶段考古充分而缜密的思考。

全书通过古城沿革发展、墓葬形制变化、寺院遗迹布局等多个角度,对魏晋南北朝唐宋时期的典型考古 素材进行了科学的整理——从“古今重叠型城市”长安与洛阳、到宣化辽墓中张家的兴衰史,再到西藏大昭寺的银瓶、青州龙兴寺的窖藏、山西永乐宫的壁画,乃至日本奈良法隆寺的玉虫厨子。宿白先生用一以贯之的考古实践与历史、文献互证的方法,为大量零散考古素材搭建了一个分类、分期明晰的体系,提出了许多有分量的观点,尤其是“城市考古”概念与方法的问世,影响并指导了大批之后的考古工作者。


宿白(1922-2018),字季庚,辽宁沈阳人。194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1948年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攻读研究生肄业,1951年主持河南禹县白沙水库墓群的发掘,1952年起先后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和考古系任教。1983年任北京大学考古系主任,兼校学术委员,同年任文化部国家文物委 员会委员。1999年其当选中国考古学会荣誉理事长至今。2016年获中国考古学会终身成就奖。他的代表作如《白沙宋墓》《中国石窟寺研究》《藏传佛教寺院考古》等所达到的学术高度和创立的学术范式,至今难以超越,是相关专业学者和学生的必读经典。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龙之芥
    涉及城址、墓葬、工艺、佛教造像等多个论题,从美术史角度文稿不仅仅构成了中古美术史的一个基本时空框架,更为重要的是隐藏于每篇文章中大量的古代文献以及繁复的考古材料背后,是宿白先生对于造型问题、空间问题、视觉传播等典型“美术史”问题的根本关怀与敏感。同时,也在提醒我们到底应以怎样的态度和角度来对待相隔千年的中古时期的视觉文化才不会失之偏颇。2021-09-17
  • 天池一苇
    内容丰富,更喜欢其中两个部分。一个是对城址的探索,尤其是长安城和洛阳城,兼及隋唐城市的等级制度(京城、都城、大型州府城、中型州府城、县城五类),也包括城市内部的具体布局。以洛阳时期的陵墓制度,参照盛乐平成时期,是值得对比研究的方向。另一个是以考古发现与传世史料互证,如对娄叡、李远世家的论述,或是推定苻璘与修定寺塔的建造,又如独乐寺观音阁与韩匡嗣家族的关系(类比应州宝宫寺与萧孝穆家族关系,实际上是家寺性质)等,这几段对史料的搜集梳理看得非常过瘾。本书亦收录了一些中西文化交流的内容。个人目前对宗教方面仍然兴趣寥寥,但不少文章也起到了广博见识的作用,比如笮融在广陵起重楼浮屠祠。部分章节,尤其是陵墓形制、佛寺布局,比较偏资料性质,阅读起来相对不那么令人“全神贯注”。2021-10-06
  • 我是老林
    择古代城市及寺院部分记之。城市部分,长安洛阳是真正的气势恢宏,大国大城!大哉长安,城大路宽,布局周正;一零八坊内以十字街相隔;东西两市,热闹非凡;大明宫芙蓉园一北一南,更添动态。另唐已有夜市,严格宵禁并不符实。本书进一步从地形分析,认为城中制高点多为王家官府寺院所占,武后迁大明宫办公亦有安保考虑。长安洛阳,实对后世城市规划影响深远。寺院部分,早期供奉舍利,以塔为中心;后不断演变,由一塔至多塔;至无塔,即殿阁成为中心。演变十分有趣,因由亦可再探。书中衹树园寺一图,得窥大唐寺院气象,值得专记一笔。又及,大昭寺鎏金银壶器型独特,图案生气蓬勃,愿有缘得观。2021-03-28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