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辉格党式的历史阐释”(The Whig Interpretation of History)这一成语是由英国史学家巴特菲尔德(Herbert Butterfield)首先创用的,它从分析辉格史学出发,指出19世纪初期属于辉格党的一些历史学家从辉格党利益出发,用历史作为工具来论证辉格党的政见,依照现在来解释过去和历史。

在1931年发表的这部史学名著中,巴特菲尔德将“辉格党式的历史阐释”这一概念作了重要的扩充。他在“前言”里就指出——《辉格党式的历史阐释》要讨论的是许多历史学家的倾向性问题,即他们站在新教徒与辉格党的立场上写作,只要是成功的革命就去赞扬,强调过去的某些进步原则,以及编造出一个修正当今的叙述(如果不是歌颂当今的话)。实质上,巴特菲尔德所提出的问题已不仅仅限于狭义的辉格史学所涉及的英国政治史的范围,而是涉及历史学研究中更为一般和更具有普遍性的倾向,涉及历史作为一种研究而带有的局限。

巴特菲尔德的《辉格党式的历史阐释》一书对后来的所谓“剑桥学派”的历史研究取向影响颇大。为方便中文读书界参考,《辉格党式的历史阐释》另附一篇巴特菲尔德就任剑桥大学现代史钦定讲座教授的就职演讲“历史学研究的现状”。


赫伯特•巴特菲尔德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剑桥大学现代史钦定讲座教授,20世纪“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非国教徒身份、对辉格式历史编纂的反思,以及对“信仰与历史”两者之间关系的持续关注,成就了他在20世纪西方知识界的独特性。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小城鱼太郎
    “并世胜流,不特造此境地者鲜,知此境者亦不多。”(1998年1月31日程千帆致田馀庆函)2022-07-31
  • 老戴
    摘自汝默的书评,何为辉格史观,第一是『以“当下”作为准绳和参照来研究“过去”,批评大于理解,意识形态凌驾在事实之上』;第二是『将历史故事过分戏剧化,把一切历史的变革归因于某个党派或者某个个人,把结局视为目标的实现』;第三是『怀有太多的热情来思考历史,很容易从历史中得出历史其实不能给予的东西,并总是倾向于认为从他讲述的故事中得出一个既没有材料支撑、也不被他的研究过程所保证的最终结论和判断』。 作者认为应该回到当时的情景去描述历史,而非带着价值观,道德判断标准来论述历史。翻译的挺不顺溜的,拗口难懂。2021-12-16
  • 薄暮秋风起
    在历史工具箱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是辉格主义者。对于一切为现实服务的历史解释保留足够的警惕。2022-03-25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