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西蒙娜·薇依(Simone Weil,1909-1943),20世纪最具原创性的法国哲学家、政治思想家、社会活动家。1909年2月3日生于法国巴黎一个文化教养很高的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1926年到1931年,薇依以第一名成绩考入巴黎高师从事哲学学习和研究。1931年到1934年,薇依先后在外省的几所中学任哲学教师。从1940年到1943年,薇依对以往的劳动、战斗、政治参与和社会活动的经历进行理论总结。在马赛、纽约,最后到伦敦,她写了一本又一本的笔记,内容涉及哲学、历史、政治直至1943年8月因饥饿、重病死于伦敦郊区的修道院,年仅34岁。她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死后出版的,受到广泛好评。其主要著作有:《柏拉图对话中的神》《被拯救的威尼斯》《在期待之中》《工厂日记》等。

内容简介

法国向当代世界奉献出的一份珍贵礼物:西蒙娜·薇依。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Kaspar Hauser
    这本书只是再一次证明“西蒙娜对个人有太多的爱与尊重”。经由薇依的思想与生活以及她对于统一两者而付出的巨大努力,怎能不生发出强烈的道德负罪感呢?“工人和创造者才是真正的人,与他们相比,那些靠感觉生活的人在物质和道德上都只是寄生虫”,我到底在多大的程度上是利己主义者,又在多广的范围内享受着特权而浑然不觉?“她觉得自己是他们的姐妹,这对她来说不是文学”,因而她必然会走入工厂之中,自愿被束缚、被侮辱、被压垮,被抹杀尊严又重新获得尊严,在绝望之中保持清醒意识和思考能力,“要一直坚持游下去,直到溺亡”,即成为最饱受苦难的、最微不足道的、几乎不存在的人们中的一员——她的生活是诗歌本身,这来自宗教的诗歌更意味着她即是她所信仰的。如何应对工作中“无法消除的奴役性”?“紧紧依附于天空的人能很轻易克服这一问题”。2023-12-07
  • 瞎逛的熊
    踏入工厂的一刻,快乐和自由即刻消失,自我思维停止进入非我的机械状态,长年累月思维枯竭,生存焦虑再难摆脱,工厂成为奴役场。薇依1934年主动跑去工厂体验工人生活,比太祖的号召早了30年,她所提出的,所有经济、技术问题必须以最佳的工作条件为出发点来制定解决、工作不应拖累劳动者等梦想至今依旧是遥不可及的幻想。2023-10-27
  • 造花的原野
    特别感动…“当我想到伟大的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声称要创造一个自由的工人阶级,但他们中却没有一个人——托洛茨基当然没有,列宁我也不认为——可能走进过工厂并对决定工人奴役或自由的真实条件有丝毫了解时,政治在我看来就是一个阴险的玩笑。”“整个社会必须首先以这样的方式构建,即工作不应拖累劳动者。仅仅想免除他们的痛苦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让他们感到快乐。不是那些需要付费的快乐,而是不伤害贫穷者心灵的无偿的快乐。他们整个生命都应该沐浴在超自然的诗歌中…”2023-10-06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