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战场之外》是第一本研究从济南惨案开始至珍珠港事件爆发(1928~1941),中国与日本争夺国际话语权的专著。作者通过租界英文报刊着重考察了国民政府如何在国际宣传资源极其匮乏、政府派系纷争不断的情况下,逐步建立起统一的国际宣传系统。

魏舒歌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中华全球研究中心研究员,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史,Modern Asian Studies, Twentieth-Century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History, China Heritage Quarterly等期刊发表相关论文多篇。

李松蕾,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史论、国际传播。

龙伟,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史、宗教与跨文化传播、医疗社会史。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百器徒然
    功夫下得很细致,爬梳了大量租界英文报刊,揭示了国府是如何在宣传这条战线上和日军展开较量的。从最初的不得要领到渐入佳境,他们的努力值得后人铭记。外宣很重要,可外宣又不重要,必须明白美国对华援助,外宣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所谓美国人对中国的善意,是建立在中国战场能拖住数百万日军的前提之下的,脱离了这点,华盛顿不会向重庆运一两美援。董显光这个人物非常了不起,既有专业性又有人格魅力,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带领宣传部门努力工作,“冬天,职员穿着大衣冻得瑟瑟发抖地办公,而在晚上,这件大衣又是他们的被子。战时通胀严重,员工辛苦工作赚得的薪水在不断贬值,以至于一次普通聚会就可能花光整个月的收入。人们时刻受到饥饿的威胁,孩子们白天经常被大人赶到附近的山上找吃的。”战后董功成身退,隐姓埋名赴美修汽车,实乃一代奇人。2024-01-25
  • 彦良233
    主要讲的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政府国际宣传,那么时间段前移,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甚至是晚清的国际宣传呢?时间段向后移动,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国际宣传呢?乃至于新中国成立之后一直到今天的国际宣传呢?2024-01-31
  • 焚寂剑又掉了
    最近刚好在写这部分,很有启发。弥补了以往研究视角的空白。2021-12-03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