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为什么我们不爱了?

这似乎是一个人人崇尚自由、追求自主的时代,无论男女都可以自行定义自己的爱情样貌,随意选择交往的对象。但更多的选择,并没有为人们带来更高的情感满意度。爱的前景正变得愈发不确定,经历分手和离婚的人也仍然经历着心碎……

这既是一部关于“心碎”的历史记录,也 是一部批判资本主义和消费文化的学术扛鼎之作。伊娃·易洛思潜心二十年研究,结合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相关理论资源,从大量文学作品、社交软件、影视、访谈和咨询中抽取出丰富的案例,为我们展现出现代社会如何影响了人们的情感结构和关系。

---------------------------------

★“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12位思想家之一”(德国《时代周刊》)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社会学和人类学教授伊娃·易洛思潜心20年研究成果

★梳理18世纪至今人们爱情观念的演变,并分析背后的成因

社会学、心理学、哲学多学科视角,一《爱的终结》让你读懂当下我们情感关系的困惑:为什么我们“不爱”了。

★直击当下情感关系的病症:日益常见的分手、离婚,不断下降的生育率……

更少的承诺、更多的自由,这样的情感关系真能幸福吗?

男性和女性在自由恋爱中的处境有何不同?

性自由真的为两性带来了实质的解放吗?

★美国哲学家苏珊·奈曼、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吉尔·伊亚尔、复旦大学教授沈奕斐、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玮、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姜宇辉等人力荐

伊娃·易洛思的作品将复杂的理论与对当代文化本质的敏锐眼光相结合。这种独特的融合使她成为欧洲世界的学术明星。《爱的终结》是作者二十年来对21世纪的情感方式进行反思的成果,它不可避免地与消费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也将向读者展示为什么易洛思是这一代人中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苏珊·奈曼(美国哲学家、文化评论家)

“伊娃·易洛斯总是能够以她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的敏锐目光关注到人际关系中不常为人关注的侧面,对此展开深刻的分析,并且与时代的大背景建立联系。在《爱的终结》里,她考察了一组与‘不爱’相关的现象,以独到的视角回答了为什么在今天亲密关系的确定性变得越来越低,而亲密关系的消退、解体、崩溃变得越来越轻易和频繁。《爱的终结》在帮助我们理解“不爱”的同时,也告诉我们如何‘去爱’。”

——刘玮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这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易洛思的又一部力作。几十年来,她沿着这个主题持续深入的推进,不仅其定力令人赞叹,其洞见更是令人折服。在这部作品之中,诚如作者所言,‘不爱’这个否定性的维度突显出来,成为她审视和剖析当下时代的情感困境的一个关键的概念入口。这不仅是对她之前研究的一个深化,更是进一步将深刻的哲思带向具体的问题语境,在一次次直面苦痛的生命历炼之中,不断尝试着升华与解脱之道。爱,或许从未终结,因为我们还尚未学会令其真正开始。”

——姜宇辉(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这《爱的终结》充满激情、洞察力和令人惊叹的视野,是对资本主义市场、消费文化和自由悖论造成的情感生活混乱的最好的社会学审视。”

——吉尔·伊亚尔(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教授)

★《明镜周刊》《每日镜报》《时代周刊》《爱尔兰时报》等国际知名媒体一致好评推荐

“一项从根本上质疑现代爱情概念的启发性研究。”

——德国《时代周刊》

“书写人类心碎的历史学家。”

——《爱尔兰时报》

“没有人比这位社会学家更热情、更准确地分析了互联网和消费资本主义对爱情的影响。”

——德国《明镜在线》

[法] 伊娃•易洛思 Eva Illouz

享誉世界的当代思想家、社会学家。德国《时代周刊》称她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12位思想家之一”。

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社会学和人类学教授。曾担任美国西北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客座教授,法国巴黎社会科学高等学院导师、德国柏林高等研究院院士。

曾获得以色列最高科学成就奖E.M.E.T奖,并被法国授予荣誉骑士奖章。伊娃•易洛思著述颇丰,她的书已被翻译成至少18种语言。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新京报书评周刊
    法国情感社会学家伊娃·易洛思(Eva Illouz)在其最新作品《爱的终结》中剖析了“自由”在情感领域的复杂性。这种不确定性导向了一种情感上的“囚徒困境”,毕竟情感上不依赖他人的自主与亲密关系的隔阂之间,界线相当微妙。在这本书中,易洛思无意为读者提供清晰具体的情感法则,只是以社会学的视角敞开当下各种亲密关系实践中的模糊性与矛盾性。消费市场的逻辑、心理咨询的兴起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如何综合影响了人们对关系的评估,进而引发了关系中产生的种种纠结。换言之,并非今天的我们已经进化到不需要关系的地步,而是这些外部因素潜移默化将人置于一种磁场,在那里,人们注定相互排斥彼此分离。2023-11-07
  • a new soul
    如果能早点读完就好了,非常有启发。爱的领域正式迈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视觉资本主义带来价值的重估和贬低、不确定性的casual关系作为某种心理和经济状态。身体是互动的首要场所,情感联结退居二线,关系的互惠和依恋可能性被消除。抽离是一种权力关系的平等吗?父权制隐在这种平等之后操纵着这个新的市场化了的爱的领域。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大的淘汰制跨国公司,靠维持profile和不断精进约会的技术维持爱的领域,并且把“不爱”当作一种维持自主性的方式,毕竟它心理成本最小且不必展露脆弱。2024-05-04
  • 时间的玫瑰
    社会学家尝试去描述和分析平日里相对模糊的概念,我读这本书的过程很是畅快淋漓。以前只看过心理学家剖析亲密关系,像是把一棵树拉近镜头给你看,枝杈如何,树叶如何,树上的鸟和虫子又是如何。这次看社会学家讨论看似差不多的议题,结合资本主义以及现代性的讨论,感受却像是把树根和孕育这棵树的土壤一并搬了出来让我见识。很有意思,这书20%的篇幅都是结尾参考书目哈哈。读完全篇,要说不悲观是假的。只觉资本主义逐渐全面接手我们的爱情,性,还有婚姻。藏在“自由”这个巨大议题背后,是日益加剧的不平等和控制,而人的自我和依恋相关的方方面面在被商品化,这所有的一切势不可挡。爱的终结将会是常态,而爱与亲密,逐渐成为奢侈。2024-03-30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