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台湾光复初期,社会剧烈转型,两个疏离了五十年的群体,走到一起,碰撞难以避免。在政治权利与经济资源重新分配的过程中,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官与民的斗争,沿着省籍边界展开。二二八事件是台湾民众自发的省政改革运动,是近现代全中国城市市民运动的典型案例。由于客观阶级、主观阶级、行动阶级的差异性,决定了在二二八事件中,起领导作用的是城市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参加者主要是台籍日军退伍兵、社会闲散人员、青年学生。二二八事件是阶级冲突,而非省籍冲突,却开战后台湾省籍矛盾的先河。

褚静涛,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台湾史研究室副研究员。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神行陌路
    全书详细扎实,在结论处运用客观阶级、认同阶级、行动阶级理论点明事件中作为运动动力却被省籍冲突所隐藏起来的阶级冲突,溶释了台独观念对二二八事件的浸染。2021-04-14
  • 一块红布
    大陆学术界研究二二八事件的典范之作。用阶级分析和社会冲突理论来梳理二二八事件令人耳目一新。作者敏锐的指出以台籍资产阶级精英与群众利益并不一致,与社会运动未能建立有效的连接。比如处委会提出的三十二条里,竟然没有提到任何关于工人权益的诉求,更没有提到土地改革。绝大多数的台湾工人和农民并未参与运动。这场运动始终停留在一种自发性的(友情提示,一场社会运动由自发性来主导,效果未必总是正面的!)城市暴动层面。单就这点而言,我认为优于台湾学术界的同类研究。此外,这本书资料很详实,尤其是对陈仪的研究值得细读,“技术官僚”这个评价一针见血。不过,涩谷事件背后涉及到战后台湾人的国籍问题,似乎还有深入探讨之余地,可与陈翠莲《重构二二八》参照阅读。2021-03-11
  • 云归
    大陆同类著作中最好的,关键是内地缺乏肯沉下心来专题研究二二八的学者啊。陈仪的故事表明:清官一旦犯事,后果往往比贪官还可怕。当初铸下的大错,台湾人至今还在买单。2020-06-1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