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现象学的观念》(五篇讲座稿)(胡塞尔文集第2卷)作者认为:哲学和科学相比;有着自身的研究对象。它因对认识论的反思而产生,因而是一门绝对意义上的关于存在之物的科学。过个绝对的存在之物就是隐藏在变动不居的科学对象之中的“现象”,这种现象就是自我的纯意识。要认识它,必须根据绝对存在的意向,先用“先验的还原法”,将前人留给我们时间接知识和当下获得的直接知识抽象掉,从而产生了一个个的个别的失天设定(也可以用“意识流’的概念来表示),然后再进行“本质的还原法”,把个别的意识普遍化,从而就认识到绝对的真理。因而现象学是一种心理哲学,是一种认识论,是认识绝对的存农之物——“现象”的哲学。

埃德蒙德•胡塞尔(1859-1938),著名德国哲学家,人称现象学之父。其开创的现象学运动,极大地影响了二十世纪欧陆哲学的走向。主要著作有:《逻辑研究》、《现象学的观念》、《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形式的与先验的逻辑 》等。

倪梁康 男,1956年出生,江苏南京人。1980年南京大学外文系德文专业毕业。1985年南京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85年赴联邦德国弗赖堡大学留学,1990年获博士学位。1991年回国。1995年获德国洪堡基金会研究基金,赴德国乌泊塔尔大学进行客座研究。1997年回国。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山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中山大学西学东渐文献馆馆长、中山大学现象学研究所所长、哲学系外国哲学学科负责人。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几十篇;专著:《现象学及其效应》、《胡塞尔现象学中的存在...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一|二
    重读,应该庆幸有如此一本展示胡塞尔先验现象学思想转向的小书。2021-03-13
  • LoveYumi
    和英文版对照了一下,以第二讲为例一些地方有出入:1,第二节大意差不多,但句子形式大相径庭;2,第八节英文是Examine the essence,中文是“直观到本质”;3,第十节的那个括号中说的完全是两个东西了;4,第八节,中文说“不仅仅是在”,而英文中没有“仅仅”一词,有没有这个意思就完全不同了;5,中文中“对象”、”客体“、”客观性“不分的地方,英文中大多都是objectivity。6,第20节最后一句,中文为“而不是更普遍地将一般认识的本质问题看作认识批判的主题”,英文翻译过来似为“而不是给予像这样的认识的本质的问题作为它的主题的一个更普遍的描述”;还有附录三的第二段中“不处在叫作超越的客体的客体领域中”,英文翻译过来只是“处在超越的客体领域中”。2014-06-16
  • 毁桥
    绝对不是什么入门读物2009-11-12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