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一部英国“知识社会”进化小史

跨越百年重温维多利亚风尚

感知书籍与文明的互塑共生

《牛津英语词典》贡献最大者竟是一位精神病患者?

维多利亚“家庭天使”如何摆脱男权社会的身份桎梏?

英国三次议会改革与宪政史的学术出版有何历史关系?

以旅行著称的“维多利亚风尚”如何带动大 众旅游出版?

独特视角看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

大众如何选择读物带动出版发展

作家如何生产知识引导社会阅读

学者如何构建学科创立学派理论

商人如何出版书籍传播思想文明

自1837年始的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有史以来国家实力最为鼎盛、社会最为稳定的时代,历史学家将维多利亚时代称为英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书籍与文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知识生产与人文景观》是一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知识社会”进化小史,将带领读者跨越百年重温维多利亚风尚,感知书籍与文明的互塑共生。

《书籍与文明》回顾了维多利时代的“知识生产”光景:构建专业化的知识学科、为国民大众出版知识与探寻知识生产的价值隐喻,详细探讨的历史个案——威廉·斯塔布斯与《英国宪政史》、约翰·默里与大众旅游指南书、钱伯斯兄弟与《钱伯斯百科全书》、“疯子”迈纳医生与《牛津英语词典》、“家庭天使”与女性阅读,反映了该时代人文知识生产的不同侧影,其产生的巨大影响印证了英国中产阶级及其文化对“知识”的重新塑造,映照出19世纪英国这一“知识社会”的理念光谱,并表现出英国“知识制造工业”现代化流变的不同样态。全书围绕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大众阅读、书籍出版、学科建立、学派发展等重要事件而展开,梳理了大众、作家、学者和出版商之间的互动共存关系,展现了当时英国崇尚科学与文明进步的社会氛围。

◎《书籍与文明》获得四川大学“全国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资助出版

刘松矗,男,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19世纪英美地区书籍史。2018—2019年赴英国剑桥大学历史系访问交流。曾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十九世纪美国工业化转型中的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美国工业化转型时期农民状况研究(1870—1900)”等课题,获四川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参与并获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项优秀成果奖。

武玉红,女,山东临沂人,四川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西方史学史与妇女史。曾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美国工业化转型时期农民状况研究(1870—1900)”等课题,参与并获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项优秀成果奖。

袁曼书,女,四川乐山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硕士,现为四川读者报社《育儿周刊》编辑,主要研究女性文学与当代文...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鱼丸
    喜欢第三部分,女性主义比较容易读下去。其他的略感学术。同事看了两眼排版、纸质就觉得像学术论文,后来读着读着发现她的直觉真准。2023-11-14
  • 雪莱
    就一本国内学术研究合集来说,已经算品质上乘,资料翔实、写法老道,但遗憾有些篇章在书籍本身乃至个人八卦上用力太多,如果能转而更多讲述当时人的阅读风俗、知识生产(比如百科全书那章就不错)就更好了2023-11-08
  • 我不想上班
    第三部分读着非常难受 非常老式的文学研究的路子 宁愿文气散乱也要一句一理论 而理论和要论述的没有什么关系2023-11-07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