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后现代批评理论的经典之作,已有英、德、韩、法等数个译本,影响广被东亚与欧美。

作者主要以日本明治中期(1880—1900)前后的文学为对象,抓住“言文一致”这一语言变革运动与明治国家体制——议会、法制、医疗、教育、征兵制度的建立之同步关系,考察了文学在语言形式、思维方式、文体表现等方面全新的观念之生成过程。全书以知识考古的方式探讨了“风景的发现”“内面的发现”“儿童的发现”“病的意义”“自白制度”等,考察它们如何以“颠倒”的方式与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的一系列制度一起诞生。作者的批评范式以及对核心观念的提炼与表述影响深远,自三联2003年出版中译本以来,已成为国内批评理论领域的必读书目。

本次翻译以2004年作者对讲谈社初版做了大幅度的调整、增删和修订后推出的“岩波定本”为底本,相对于初版,这个全新译本“几乎成了一本新著”

柄谷行人(Kojin Karatani) 1941年生于日本兵库县尼崎市。早年就读于东京大学,先后获经济学学士和英文科硕士学位。毕业后曾任教于日本国学院大学、法政大学和近畿大学,并长期担任美国耶鲁大学东亚系和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系客座教授。2006年荣休。他是享誉国际的日本当代著名理论批评家,至今已出版著述30余种。代表作有《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跨越性批判——康德与马克思》《世界史的构造》等,《定本柄谷行人集》全5卷于2004年由岩波书店出版。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yuki
    从未设想过的解构角度——绘画透视法,有种“原来还可以这样来解读小说”的醍醐灌顶感。印象比较深也比较喜欢的是讲《不如归》和肺结核的部分,结核在现实中是客观存在的疾病,却成为当时贵族装点自己身份的象征,进而在小说中倒错地呈现出一种隐喻;以及讲小川未明和儿童文学的部分,从没有真正意义上“纯粹的儿童”,儿童最开始就是模仿着大人生活,一开始就是“小大人”,直到现代文明出现学制,把“儿童”和“大人”彻底割裂开来。2022-02-12
  • 苍殷
    第一章 风景的发现启发大,喜欢作者问题推动思考的写作方式,后几章有需要再看2022-02-11
  • 姬流
    颠倒即像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又是一个迷人的方法。2022-04-06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