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埃德蒙德•古斯塔夫•阿尔布雷希特•胡塞尔出生于1859年4月8日,辞世于1938年4月27日。为了纪念他诞生160周年诞辰和逝世80周年,编者于两年前开始收集和挑选一批关于他的回忆文章,邀请一批同仁与同学参与,陆续将它们译成中文,现在结集于商务印书馆的《现象学文库》中出版。

这些文章共计30篇,其作者均为胡塞尔的同时代人,而且其中大部分是他的学生,包括他的几位最重要的和最亲近的学生。他们与胡塞尔交往以及对他的观察或是因距离近、或是因时间长而弥足珍贵。当然其中还有几个例外:首先,第一篇回忆录是他的太太马尔维娜对他的一生的回忆与记录;而最后一篇则是他的未曾谋面的追随者范•布雷达关于胡塞尔遗稿之拯救和胡塞尔文库之创建的回忆录。其次,还有两篇文字则不是对胡塞尔的回忆,而是出自胡塞尔自己之手的回忆文字:一篇是他的日记,一篇是他自己的回忆,主要是对他与自己老师布伦塔诺交往的回忆。最后,还有两篇不能算是回忆,而更多是对胡塞尔思想的总体回顾与展示;这两篇均出自他弗赖堡时期的两位研究助手的手笔,一篇为贝克尔所撰,另一篇为芬克所撰。

由于各个作者对待胡塞尔哲学所持的态度不一,对他的现象学哲学的熟悉程度不一,与他的私人关系的亲疏程度不一,与他建立个人联系的年代先后不一,以及还有其他如此等等不一,例如男女作者在各自印象、记忆与表达风格方面的不一,因而这里展示出的胡塞尔形象给人的感觉可以说是千姿百态。但无论如何,在这个万千“现象”后面的“本体”仍然是轮廓分明的,触手可及的。这个意义上的“本体”,具有交互主观意义上的客观性。

编者坚信,无论是没有哲学理论背景的读者,还是专业的哲学研究者,甚至谙熟现象学运动史的现象学者,都可以通过这些回忆录而获得观察胡塞尔及其现象学的特殊视角以及进入他的思想领域的特殊路径。

倪梁康,男,1956年出生,江苏南京人。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山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中山大学西学东渐文献馆馆长、中山大学现象学研究所所长、哲学系外国哲学学科负责人。曾在商务印书馆出版著作:《自识与反思》,译著《现象学的观念》、《逻辑研究》、《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形式主义的伦理学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道德意识现象学》、《人生第一等事》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拳击面包超人
    “无限不完美属于‘事物’和‘事物显现’之相互关系的不可扬弃的本质”(观念I),这也适用于胡塞尔“人格”和“人格显现”之间的关系(施皮格伯格):好友、同事和学生的回忆构成人格的“连续侧显”。当然也算学术史文本:博士制度、导师选任、国家考试、资金分派等等2022-06-21
  • 灰风
    人身上伟大的东西正在于他是一座桥梁而不是一个目的:人身上可爱的东西正在于他是一种过渡和一种没落。我爱那些伟大的轻蔑者,因为他们是伟大的崇敬者,是渴望着彼岸的箭矢。我爱那些人们,他们不先在群星之外寻求某种没落和牺牲的理由:而是为大地而牺牲,使大地有朝一日能归属于超人。我爱那人,他热爱自己的德性:因为德性是求没落的意志,也是一支渴望的箭矢。我爱那人,他不为自己保留一点儿精神,而是意愿完全成为他的德性的精神:他就这样作为精神跨越桥梁。……我爱所有那些人,他们犹如沉重的雨点,从悬于人类头顶的乌云中散落下来:它们预告着闪电之到来,而且作为预告者归于毁灭。看哪,我是一个闪电预告者 来自乌云的一颗沉重雨点:而这闪电就叫超人。——《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2021-02-17
  • 法眼青山
    好贵 又找不到电子版2020-12-27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