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儒家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三部曲》是列文森的代表作,聚焦现代性冲击之下的近代中国那「浑然一体又岌岌可危的智识世界」。全书分三卷,先后出版于1958至1965年。第一卷《思想延续性问题》和第二卷《君主制衰亡问题》分别从思想和制度的角度探讨儒家中国的消亡和传统的断裂;第三卷《历史意义问题》则分析儒家的「游魂」如何在新的意义上为经历了现代革命的中国提供延续性。

约瑟夫.列文森(Joseph R. Levenson),才华横溢的美国历史学家,以对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奠基性研究享誉于世,被称为「莫扎特式的史学家」。他以一系列影响深远的著作提出的诸多论题,如天下与国家、传统与现代性、科学与儒学、经典主义与历史主义等,半个多世纪以来持续为中国研究学界提供综合性的思考框架与对话坐标。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Gavagai
    确实是中国现代思想史的宝典作品,这么说不是因为它有多少不刊之论,恰恰相反,它出版之初便聚讼纷纭,而是说它提出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得出的结论都成为后来者进一步讨论的前提和基础。论者常常关注其独特的美学旨趣,我读到列文森 讨论文人画的部分也是眼前一亮的感觉,但其实,学科都是人为化设,通达者眼中并没有专业区分。列文森被称为“莫扎特式的史学家”,就在于他能打破寻常做学术的条条框框,在各类看似不相关的材料中纵横捭阖、左右逢源。第一卷体用问题的讨论最为精彩。2023-10-28
  • 王子毅
    “儒者与共产主义者是否都用官僚制的束缚去抑制私人企业?那么,什么都没有变——唯一的区别是官僚体系里的共产主义者崇拜动力,想要去强力塑造历史,而官僚体系里的儒者则回顾过去,创造出某种貌似不得不去遵守的历史。在国家已经‘退隐’的情况下,垂拱而治的儒家圣王贤君会适应吗?于是,没有任何东西改变,除了一点——马克思主义者从他们的理论预设中推导出他们的乌托邦,而儒者则在与历史上的君主存在张力这一存在境遇中,坚守他们的乌托邦。”2023-10-12
  • 请好好读书老佩
    非常经典甚至可以说是万古长青的作品了。首先来说,非常难读,大约耗费了两个月的时间才读完,可以说是读了后面忘了前面,但是读完真的不说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吧,至少说感觉到了一股冲击感,因为列文森写的太有思辨性了,是现在的作品里几乎见不到的。列文森写的虽然是儒家,但是我在其中深深感受到了一种谈论宗教的感觉。儒家真的如同列文森说的过时了吗?就我个人看来,是真的。因为现在虽然谈论儒家很多,但是真的在国家层面使用儒家的还有多少呢?另外,除了梁漱溟之外,几乎没有谈任何新儒家,为什么不谈?最简单的说来,这些新儒家在社会层面上毫无影响,而且几乎是用外国理论在解释儒家,实际上正是列文森说的“历史意义”。现代新儒家,大陆新儒家,说实话更像是文物贩子、古董商人,囤积居奇罢了。2023-11-17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