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帝系新研》主要利用了近年来发表的战国时代的楚简材料以及其他出土古文字资料,并结合了传世文献的记载,对传说时代(《帝系新研》所说的“传说时代”主要指的是夏代之前)的古帝王系统问题作了初步的研究。 《帝系新研》将以新出土的楚地战国文献为材料,对战国时代古帝王系统的形成过程进行讨论,由此考察《帝系》各族同出一源的世系是如何被构建起来的,希望可以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历史作适当的清理,为“古典学第二次重建”中的古史传说研究部分做一些基础性的材料整理工作。笔者同意裘锡圭先生的态度,在古史传说研究中需要很好地继承古史辨派的成果。因此,《帝系新研》在史料的批判、甄别上,会大量吸纳古史辨派学者已有的成果;对于他们的不少结论,也会基于《帝系新研》的研究,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在方法上,笔者同意古史辨派学者将古史传说作为“传说”的研究宗旨。

郭永秉,1980年3月生于上海,2006年12月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讲师。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永夜
    裘锡圭先生、顾颉刚先生,是主要的先导,问题背景是顾颉刚先生关于两套帝系的提法和帝系依据楚国先祖世系的说法。核心是郭店和上博文本的重读,核心篇目是《容成氏》和《子羔》,有三个论述重心:尧舜在不同帝系系统中的身份辨析,三代和五帝的关系,楚国先祖和帝系的关系。我只比较详细地阅读了第一部分。因为内容和方法都较为陌生,所以读起来我个人相对吃力。有必要再继续细读。2021-09-28
  • 中国心
    复杂的神话体系在战国后期逐渐被整合为大一统帝系。对有虞迵的推论被后面大部分的相关著作引用。书中认为该帝王排于尧舜之前,而尧舜都属于虞代。而与帝系不同的记载牵涉到帝系对大一统帝王世系的构建。认为子羔篇反应了对三王感生神话的怀疑,这种思潮可能为三王降生神话异化,最后被大一统帝王世系取代埋下伏笔。容成氏中仓颉等人应为古帝,后来的古史系统中被安排为黄帝臣。2021-01-08
  • 橈橈楚薪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顾颉刚、杨宽、童书业、裘锡圭、陈剑……所以看起来行文不够大胆),对古史传说若干专题进行考证,很大一部分是以出土文献材料对“古史辨”派的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进行检验(得益于裘老的《新出先秦文献与古史传说》)。整体上体系性有所不足,楚王世系部分,因清华简《楚居》的发现,可能有些结论需商榷。不过,通过出土文献,能够激发我们的“后见”之明,尤其是对于这些茫茫难稽的材料,当然不可能纯以信史观之:从《容成氏》的虞夏商周多元古史,《子羔》的感应降生神话以及被质疑的思想动向,到《五帝德》《帝系》《五帝本纪》大一统的帝王世系,这其中,实则是战国时期的学者不断建构、使用历史的过程。至于豆瓣有些评论……没眼看……我发现在上古传说研究中,竟然有那么严重的学科歧视……2022-12-22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