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物质生活高度繁荣的今天,人们时常为外物所累,“想”回到相对贫乏的过去,重回人与物的和谐关系。

为什么柴火灶比煤气灶烧菜更香?

为什么自行车比汽车似乎更能承载?

为什么炉子比暖气更暖人心?

这种对过去生活的罗曼蒂克的想法值得玩味。作者王小伟琢磨了一种恰当的、刻画生活的手 段,从怀旧的影像中梳理内心,透过自身的经验和长辈的回忆,回顾八九十年代以来我们熟悉的技术人工物(俗称“东西”)是如何生灭的,试图解释为什么在之前的岁月物件是如此金贵,仿佛家庭成员,而现在的物件变成了纯粹的商品,只剩下干瘪的使用价值。

《日常的深处》中所谈论的诸多技术物是“70后”“80后”“90后”共同的回忆,有些是比较单纯的设备,比如电视、手机,有些是直接和生活相关的技术物,比如住房和服饰,还有饮食。作者以技术哲学为基,打破学术和文学的壁垒,把物当成主角,刻画一段我们共同走过的集体历史。

【编辑推荐】

为什么我们物质条件更好,却比父辈更难感到幸福?

对当下的不满,只能用怀旧疗愈?

如何逃出被消费主义绑架的精神困境?

哲学走出象牙塔,

打破一切内卷、智商税和消费主义,

给社畜们一次纯享版心灵按摩。

《日常的深处》既不高冷,也不学院,

但融合海德格尔、阿伦特等哲学大咖的思考,

关注那些鸡毛蒜皮却让人幸福的“好物”,

解决所有为外物所累的疲惫+内耗。

《日常的深处》亮点

★犀利调侃当代迷惑行为

·一个群里只要人足够多,就一定会有妖怪。

·天天叫外卖的两口子是容易散伙的。

·微信分享并不利于社会和谐和人的连接,就连“相亲相爱一家人”也难以幸免。

★破解迷思的人间清醒剂

·人生有什么意义、什么是幸福的人生,或许压根就是一个错误的问法。

·房子的大小和折磨的大小有时候成正比。

·社会中的暴力不是一场爆炸,而是持久的癌痛。

★稳定的精神灯塔,治愈内耗,值得反复阅读

·怀旧的真正价值在于提示我们,手机以及其背后的现代化承诺,还不够让我们获得持久的幸福。

·人生路越走越辛苦,跟成年人狭窄的生活态度有关。

·人所感觉到的幸福,通常是在无关紧要的细节中酝酿起来的。

写给生活简单而扎实的人们

愿你在这《日常的深处》里,找到自己

【大咖赞誉】

王小伟的《日常的深处》通过对现代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有趣分析,生动演绎了一种“回到事物本身”的现象学技术哲学。在“熟知”中发掘“真知”,在调侃中获得启示,读者定能获益良多。

——吴国盛,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创系主任、教授

我特别喜欢书中的这句话:“小路,才是用来回家的。”如果说未来的技术会给世人呈现出“一个近在眼前而又永不能及的理想生活”,那么在小路的尽头,则会有属于每一个人的近在眼前且触手可及的生活,它真实且美好,简单又扎实。谢谢小伟给我们展示了这样的可能性。

——周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正义的可能》等畅销图书作者

这是一本有生命感的哲学图书。技术哲学研究图书浩如烟海,但很少有朝向大家的通俗读物。《日常的深处》不是一本学究书,没有罗列一堆炫目的参考文献。这本小书触及的是人们生活中切实的议题,事关每个人的幸福生活。这位年轻的思想者把学问和生活结合到了一起,为我们提供了审视人与技术关系的新鲜视野。

——卡尔·米切姆(Carl Mitcham),国际技术哲学协会创会主席,知名技术哲学

王小伟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科技哲学教研室副教授、杰出青年学者,兼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科技史与科学社会学学会副秘书长。一直从事科技伦理、技术哲学研究工作。

近著有《技术意向性与现代技术治理》(2023),近编有Harmo nious Technology: A Confucian Ethics of Technology(2021,与Pak-Hang Wong合编)。在中英文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这些工作试图超越技术工具论视角,结合中国传统的儒家哲学资源,为理解技术的本质提供新颖思路。其基本观点是,技术并不是中立的工具,任由人取舍、摆弄,技术具有意向性,能够诱导人的行为。人的种种生活意义是经由技术物的参与与建构得以展开的。

在学院工作之外,担任豆瓣时间科技伦理相关音频课程主讲人,为《新京报》...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keeii
    越看越看不下去,看了一半,字里行间充满男性视角的解读和凝望,不管什么都要扯到女人身上去。索性跳到《断舍离》那章去看,连断舍离都要扯到女人身上去,看得我反胃。2024-04-28
  • 十二点点半
    忘了为什么马这本书了,东东枪的推荐?个人的感觉是,但不是不好,是没有想象中好;作者也不是没有意思,而是没有想象中有意思,俏皮话总有一种皮相美而不是骨相美的感觉;观点呢,也不是没有观点,而是或许没有完全戳中好,或许没有更系统的表达出来;我确实比其中一些零碎的小点戳中,但还好像里一个更系统的感觉就还是欠点。2024-01-16
  • 莽莽
    对话题很感兴趣,也很希望借此稍微增加一点对技术哲学的理解,但每读几页就会被直男作者自以为幽默而毫不幽默的发言尴尬到。在一本写物的书里作者根本无法按耐住对女性进行评价的冲动,这样的评价常常暴露作者的庸俗和肤浅。想看女作家的技术哲学入门书2024-04-2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