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伊爱莲(Irene Eber,1929—2019),纳粹大屠杀幸存者,曾担任以色列希伯来大学东亚研究讲席教授。研究领域集中在犹太人与犹太文化在中国,成就斐然,另著有回忆录《抉择:波兰,1939—1945》(中译本2013年出版)。

内容简介

当希特勒上台,德国军队开始席卷欧洲时,近2万名中欧犹太难民逃到了上海。本书收集了犹太难民在登陆中国后数年内创作的信件、日记、诗歌和短篇故事,再现了他们艰难跨越语言文化、信仰体系和民族传统的障碍而努力谋生的心路历程,并揭示了上海犹太社团内部因经济地位、信仰水平和阶级出身的差异而面临的严峻挑战。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黎国宋凝
    主要是在上海的犹太难民的日记,诗歌汇总。犹太人分三批,第一批19世纪中期,来中国做生意的犹太富人,第二批是俄日战争,留下来的犹太士兵,第三批二战期间来的。犹太人内部还分,德国犹太人,奥德利犹太人,波兰犹太人,这些中欧犹太人人数多,但都没什么钱,1937年,日本管辖上海,犹太难民就被要求进入虹口的隔离区,需要通行证才能去公共租界做生意,赚钱生活。犹太人中有一批作家,曾在日本神户待过一段时间,然后被遣往上海,这批人对上海的生活什么不满,非常怀念日本...2022-08-10
  • Jenny007
    这是个几乎被世人遗忘的角落……在纳粹政府残害犹太人的岁月中,【中国上海】这座东方的国际化都市,也曾敞开胸怀接纳那些颠沛流离哀伤的流亡者。书中收集了自1937年至1947年间,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犹太难民在沪经历的作品。这些当年曾刊登在上海的意第绪语和德语报纸上的文字,既是流亡犹太人彼时悲惨境遇的写实,也是他们面对命运不公时所凸显出的倔强民族特性与坚忍不拔的精神力量。无论诗歌、小说,还是信件、日记,作为流亡文学的一部分,它反映出当时犹太难民的精神状态,以及对身处战时的异国他乡极端境况下内心世界的挣扎……2022-08-17
  • 脱离了高级趣味
    难得的史料却未得到足够梳理归纳,对原始材料的狗尾续貂更增添了不足。2022-08-16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