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吕宗力,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1976)、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学硕士(1982)、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东亚系哲学博士(1995)。专攻秦汉、魏晋南北朝政治史、制度史、文化史、社会史,民间信仰及古典文献。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战国秦汉研究室副 主任,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教授、人文学部署理主任、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弗吉尼亚大学联合学院执行院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道扬书院院长、南京大学特任教授、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荣休教授。著作有《汉代的谣言》、Power of the Words: Chen Prophecy in Chinese Politics, AD 265-518,《中國民間諸神》(合著)、《中國歷代官制大辭典》(主编)、《日知錄集釋》(合校)、《陔餘叢考》(合编)、《困學紀聞》(合编)等。

内容简介

《汉代的谣言》全新修订版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451½°F™
    「谣言」的形成、目的与效果似乎是人类历史长河发展以来少见的「自始始终」的产物,在中国的环境中,其演变和功能一方面以「神鬼预言」的形式来暗示或者影响关键人物的决策(其和历史发展的关系则仿佛鸡/蛋的矛盾),另外似乎在古代也可视为某些「民意调查」,但是正如谣言的大多数背景都是刻意操纵的,直到今天所谓「民意」其实都是混沌不清,所以对于史书上的「民心」,或者是儒家认为的「民为贵」也是一种不可相信,只是被修改和控制的舆论而已。2024-02-28
  • 阿鱼
    选题非常独特,分别对两汉时期的流言、讹言、妖言、谶谣等现像进行分析,首先就是界定概念,再从传播学、心理学、语言学等角度阐释,以便于读者理解两千年前中国政治社会特点和民俗生活风貌。书中举的例子以现在的知识背景来看,有点匪夷所思,但谣言一旦与政治挂上勾,背后总是堆着鲜血和人命。今天听播客讨论司马迁,主持人讲到“隔了两千年的时间跨度,其实我们要进入到这种古典时代人的生活当中也面临很多障碍,因为宇宙观、世界观有着巨大的隔阂,需要大量的写作者或者播客形式多谈谈。”深以为然,作为读者,也要尽量以彼时的眼光去理解。2024-01-15
  • 恩醯NX
    3.5星。列举大量实例说明六种相互交叠的谣言类别:流言、讹言、妖言、谣言/歌谣、谶言和神话/传说。核心论点为,谣言作为一种社会舆论发挥监督作用。以汉代民间歌谣(如东汉“举谣言”)为例,统治者基于“诗言志,歌永言”的观念,收集和分析民众的歌谣言词,以此衡量民意性情和社会舆论。竭力削弱不合时宜的负面谣言影响的同时,也将谣言视为一种有效的统治手段和政治工具,某种程度上像极了今天的“阴谋论”和“假新闻”。史料文献有一定的阅读门槛,更适合熟悉秦汉历史和文言文的读者。优点:通过六种类别谣言分析当时社会背景、大众心理和民俗文化,提供了一个有趣新颖的切入点。不足:将史书文献的学术表述“歌谣之言词”等同于今天日常用语“谣言”,有偷换概念之嫌;以今日舆论和传播理论审视史实材料,难免落入辉格式历史的谬误。2024-03-05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