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罗芙芸(Ruth Rogaski) 美国耶鲁大学历史系博士。1996-2003年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2004至今在Vanderbilt任副教授。罗芙芸主要研究中国清代与近代历史,包括东亚近代的医学史、城市史、妇女与性别史、社会文化史等方向。目前正在撰写The Nature of Manchuria一书。《卫生的现代性:中国通商口岸卫生与疾病的含义》于2004年出版,先后获得“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奖”“美国亚洲研究学会列文森奖”“伯克夏女性历史学家会议年度最佳图书”“美国医疗史学会韦尔奇奖”。

内容简介

以中国中心的意识,罗芙芸揭示了卫生如何在19、20世纪成为中国的现代性表述中的紧要因素。她集中于一个中文概念“卫生”,作为贯穿时空和多样性的线索,并将其置于天津复杂的通商口岸环境之中。在19世纪末以前,卫生——被译为“卫生的”“清洁的”“健康”或“公共卫生”——与之相关的是饮食方、冥想和秘制方药。本书揭示了随着暴力帝国主义的到来,卫生的意义是如何从中国人的宇宙观转变为包含了诸如国家主权、科学实验、身体净化和民族适应性等方面的概念。本书解释了卫生的现代性不仅改变了一座城市,还塑造了中国人对于在立足于现代世界的卫生要求的认知。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一路走来一路读
    以天津为切口,从身体看现代中国建构过程,打开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可惜的是,论述材料偏宏观,缺生动鲜活的现实案例(国外获取本土史料较难),特别是支撑每章小结和全书结语观点还是有点乏力。不过,至少让很多人明白,中西医并不是纯粹的东西方优劣之争,而是传统与现代之争。如果能有一本近现代中西医交错史,该多精彩。2023-02-24
  • YS
    1-7章,非常精彩。2023-01-03
  • 柳无益
    上学时期的专业课阅读书目,读过一遍。2022-01-19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