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钟鸣旦(Nicolas Standaert),鲁汶大学汉学系教授,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长期致力于汉学研究。主要著作有《礼仪之争中的中国声音》《礼仪的交织:明末清初中欧文化交流中的丧葬礼》《传教中的“他者”:中国经验教我们的事》《杨廷筠:明末天主教儒者》《可亲的天主:清初基督教徒论“帝”谈“天”等。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汉学家钟鸣旦教授(Nicolas Standaert)关于十七、十八世纪中欧历史编纂学和历史纪年学交流的研究成果之一。主要考察了明末清初出现的一种特殊体裁的史书——“纲鉴体”史著——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对西方的中国上古历史书写所产生的影响。这本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分别讨论明末清初纲鉴体史著谱系和来华欧洲人对中国历史和年代学的叙述以及他们的中文史料来源,在对比二者的基础上引出本书的核心观点——中国历史书写中的文化间交织;第二部分以中国上古历史中帝喾及其妻妾为中心,通过不同文本中的不同记载来追踪喾的人生轨迹及其妻妾“神奇生子”的传说,并以此作为一条主要线索,重构史书文本的谱系以及不同类型史书间的差异,通过跨文化诠释学的视角探讨欧洲人对中国历史文本的解读。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HeliumTrois
    前几天刚看完传教士和中国邸报的书,现在看传教士和中国历史,很全面,一个是传教士如何知道现在(当年)的中国,一个是传教士如何知道过去的中国2025-04-08
  • 忙莽鸡
    本书展现了十七、十八世纪欧洲人将中国上古历史融入世界历史的早期尝试,是一部扎实的史学史佳作2025-04-12
  • Martinaise,R.
    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写作中国历史的传教士们用什么材料。耶稣会传教士对新的远古历史的发现及运用,与明末清初历史编纂传统转化为纲鉴类形成的历史书写文化空间,构成了“文化间”。索隐派和历史派均学会了运用中国史学的方法为自己论证。并对欧洲的时间、历史观念产生影响。PS 之前看了白晋的索隐,感觉也还行?就是预表嘛。然后一看傅圣泽,喾、尧、舜等都是假的。三代传承的“中华帝国”是更高层面的帝国,都是神话想象。作为普世和永恒帝国的周,指的是什么呢?答案显而易见。然后这些经典文本也不是中国人写的。中国人很久之前失去了古代圣贤孔子建立并供养的学派(经书守护者)。点点点。当然,当今学者的偏见可能更甚,只是采用了比较隐蔽的预设2025-04-14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