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许煜,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古睿哲学与文化奖评委,哲学与技术研究网络发起人。他师从贝尔纳·斯蒂格勒,是当代技术哲学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学术专著包括《论数码物的存在》(2016)、《论中国的技术问题》(2016)、《递归与偶然》(2019)、《艺术与宇宙技术》(2021)、《后欧洲》(2024)、《机器与主权》(2024)等,其著作已被翻译成十多种语言。

内容简介

技术哲学研究领域代表人物许煜全新力作,展现跨越哲学、技术、艺术的思考。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üskglass
    可能这是疏朗-林间空地在今天看来的价值所在:如果世界离去了,它也只是沉默,亚稳态的个体化会在被激活时,依据节奏,根据后退的距离,根据那片被扩出来的得以呼吸的空间,重新开始。控制论被现代技术所拆解不意味着它缺乏解释力,而是反过来,控制论通过对背景的忽视、替换背景的操作,把地球变为纯粹可计算的人工地球。海德格尔的集置论和存在消隐的悲观态度通过西蒙东转化成对背景和图形以及不可计算物的带有一些乐观态度的关注,这种转变除了在态度方面,在其他层面又应该有什么表现,它们的差异是否表达得很困难?我觉得这可能是许煜不得不回到海德格尔的原因。宇宙技术的转向我觉得我是通过皮埃尔克拉斯特的人类学来理解的。2025-04-11
  • 尤里卡
    启蒙运动与工业革命以来,科学迅速发展,技术也呈指数级增长,为人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但随着技术的飞跃发展,反思的声音也逐渐出现,那就是技术的无止境增长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比如环境污染所引发的人类生存危机、核技术扩散可能导致黯淡的世界末日图景。许煜教授的这部著作则是从技术哲学的角度透析这个大干快上的技术时代。本书共分为三大部分,横跨哲学、技术、艺术三个主题,既有隔绝探讨,又有交叉研究。“哲学的工作并不在于提出新的理论,而是对问题的梳理和阐释。”这些文章试图为技术时代下“哲学何为?艺术何为?”提供一个参考和解释,读来颇受启发。当然,读懂这些文章不仅需要一定的哲学功底,还要对艺术、技术有所了解。2025-03-10
  • 维参
    一部论文集,大体上串联了“个体化”、“宇宙技术”和“反控制论”三大主题。三个主题彼此融合,但也可以视作三部分文章的关键词。许煜的习惯似乎是通过谱写思想史来勾勒“后-X”的面貌,当他本人出场的时候文章已然尾声了。2025-03-17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