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作家、诗人、博物学者、语言大师。一九四五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个富裕的家庭,自幼喜好阅读,涉略广泛。在父母影响下,从钢琴、绘画与舞蹈课,到采集岩石与甲虫,她的童年交织着无穷的创造力与对环境的探索。一九六八年,她以关于梭罗《瓦尔登湖》的论文毕业于弗吉尼亚霍林斯大学,奠定了一生的写作方向。毕业后,迪拉德写诗、画油画,同时为“约翰逊扶贫项目”工作。

内容简介

鸟飞既不经意又随兴,如同茎的卷曲,或是一颗星星亮起 。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草垛
    如果我还能拥有和童年一样的想象力和敏锐的观察力,恐怕会写出更好的文章。2017-05-06
  • 木卫二
    作者二十多岁,当年世界大潮,自然与社会的主流,是寂静的春天、冷却的爱之夏。但在书中,听客溪是一块被特地析出,仿佛独立存在的方寸空间,它又与极地的爱斯基摩人,圣经里的神主,量子物理学的银河深处,其他前辈大家的自然写作,大有关联,沙石具体,生灵可感。可怖的田鳖,几乎密布于成书每个章节,它那凶残的猎食方式,就是小时候溪中摸鱼,最怕的“剪虫”。我也产生了强烈怀疑——我被咬过吗,如果没被咬过为何如此切身,是被咬的家伙把那种永生难忘的疼痛,传递给了我,还是我当场目睹受到了跟作者一样的惊吓,久久不忘。总之,这个生物随着溪水的污染,在记忆中消失了(田鳖对水体水质要求很高)。作者观察鱼、蛇,蚜虫和椋鸟,追踪迁徙的蝴蝶和驯鹿(贡献了美妙绝伦的描述)。大自然的平静,掩藏着惊人的凶残恐怖。反之,是无人知晓的大寂静。2021-05-11
  • 闻夕felicity
    阅读涉猎的广度和深度,结合博物知识和自然体验,才是好的自然文学2020-02-03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