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郑永年,中国问题专家,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
《国际中国研究社会科学研究会/麦克阿瑟基金会(1995~1997)和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2003~2005)研究基金的资助。

内容简介

以微观调研把握宏观中国,用战略思维观照现实国情。
时值中国改革40周年,自全面深化改革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之路,面临新的局势与机会。几年的时间里,中国经济取得了很多成效,也出现了新的问题,比如这几年经济的增速放缓,新的举措如何制度化,从而预防和遏制新问题的出现?目前的改革遇到了哪些新的困难?中国如何处理和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国如何逃避中等收入陷阱,把国家提升成为一个富裕社会? 改革和发展的顶层设计固然重要,但如果不执行或执行不到位,停留在纸上文件,只会导致更多的麻烦。政府每年有什么改革新进展,有什么新的举措要完善,将成为未来几年观察中国的焦点。中国未来三十年的走向,取决于如何面对改革进入深水区这一阶段的关键问题以及采取的行动。
在这些新秩序、新挑战、新矛盾的面前,我们该如何面对并积聚新的力量,从而更从容地面对变化的世界?本书就是试图通过分析和回答这些新挑战、新矛盾、新力量出现的原因、目前的情势,以及应对的策略,对我们无法确定的未来给予更多的指导。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平如安棠
    挺容易理解的,对于我这种对政治环境不太懂的人来说。我印象深刻就是14年刚进大学的时候就感觉创业的氛围浓厚,天使投资随便投的环境。然后看到书里第2章改革的风险与挑战提到的金融经济方面的改革创新,通过“众创”来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那一块就有深有体会的感觉,会明白一些事情发生的原因和理由。还有最后面讲到的中美日、中印关系的解读都挺有意思的,有更宏观的视角看邻国关系和历史。2020-02-22
  • 大海
    讀了一半,讀不下去了2020-08-02
  • 坡外有坡
    应该是郑教授的文章合集,查重率比较高。但内容还是不错的,大体意思:这个体制不够完美,但还有可塑性,或者说,压根就没完美的体制,当下这个选项,有可能是所有选项中最适合这个国家的。但,不能只满足于此,要知道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从韬光养晦到有所作为有很长一段路,不能操之过急。总之,形势不允许回头,必须坚定不移的朝前走,也就是说,只有继续改革才能救中国。2020-03-03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