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胡适是上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是开启中国社会文艺复兴的重要人物。作为一个文化符号,胡适在当时就具有很大的感召力。而作为一个集文学、史学、哲学、教育学、红学、教育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问于一身的大学者,胡适更是桃李满天下,其思想和学术更是影响深远。

让读者了解胡适在读书做学问上的习惯、理念和方法,从而通过这个侧面了解胡适其人以及其思想学术,就是《胡适谈读书》创作的目的。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徽州绩溪人。原名嗣穈,昵称穈儿,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rancho
    差不多花了2.5小时读完,缘起是有同学提到功不唐捐的出处,我印象中功不唐捐就是胡适在一次大学演讲中提到的。我觉得胡适、李敖都是比较懂得做研究的,最开始知道胡适是他当过北大校长,再次接触到时大约10年前开始注重学习的时候。回到这本书,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也是老唐常常挂在嘴边的。本书的最后两篇就是前面说的缘,时隔30年,胡适两次赠予大学毕业生的话,没有什么变化,即为大学毕业生们开的三味药方“问题丹、兴趣散、信心汤”,我认为到现在也是适用的。另一点让我有收获的是做研究的方法,“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重视材料,重视实践,不迷信权威,多思考,多反思,不受人惑,其实就是独立思考。2023-04-20
  • 青尧
    这本书大部分内容都已在胡适的其他合集里读过,所以只是随便一翻。书中他提到伏尔泰小说里的一个哲学家——柴狄准确判断走失小狗的事,强调科学研究应仔细观察,并根据常识推断事物。胡适指出,“柴狄的方法”不仅如赫胥黎指出,是研究古生物的方法,还是地质学家、考古学家、天文学家,以及历史学家们应有的研究方法。其实何止呢?想起侦探推理小说惯用的福尔摩斯式的断案办法,原来并非作家独创,而是自古有之。就连中国古代也是不缺的。这是一种普遍的追求学问,甚至做许多事情的方法。最近解析张爱玲时感觉也是时不时地“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不过胡适还提醒我们,历史研究还会稍微有点不同,需要“勤苦地找材料,用科学严谨的方法研究材料,才能出成果。”2023-09-26
  • 夕雨0108
    确有一些内容是有些重复2022-08-0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