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帕特里克·怀特是澳大利亚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912年,怀特出生于英国伦敦,后相继在澳大利亚和英国求学。他自幼患有哮喘,性格孤僻,醉心于文学与艺术,一生辗转于澳大利亚和欧洲。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怀特应征入伍,远赴北非战场。怀特博闻强识、交友广泛,其一生跨越了整个20世纪,可谓一个时代的见证人。

《镜中瑕疵》是其长篇文学自传,出版于1981年。怀特在书中追忆了从出生到漂泊他乡、寻求身份认同的青少年时光,记录了他对写作与艺术的不断思考与探索;战后,他和伴侣曼努雷重回希腊旅行,试图在历史中寻找心灵的归所;多年的离群索居之后,晚年的怀特又开始积极参与澳大利亚的政治、文化活动,对当代文明的方方面面给出了辛辣的批判。

在这本自传中,怀特毫无保留地剖析自己,文字时而诗意抒情,时而内敛自省,时而诙谐刻薄。他用自己的方式将澳大利亚和世界描摹、拆解,重新镶嵌在自己心灵的版图之中。

帕特里克·怀特(Patrick White,1912—1990),澳大利亚小说家、剧作家,20世纪最重要的英语作家之一。1973年因为“以融会了史诗风格和心理描写的叙事艺术,将一座新大陆引入文学地图”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怀特出生于英国伦敦,不满一岁时随父母回到澳大利亚悉尼。自幼患有哮喘,多幽居独处,童年时光在澳大利亚的农场度过。1932年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攻读法国与德国文学,读书期间出版了首部诗集《农夫与其他诗》。

怀特一生创作颇丰,出版有《人树》(1955)《探险家沃斯》(1957)《乘战车的人》(1961)《风暴眼》(1973)《树叶裙》(1976)等长篇小说12部,中短篇小说集3部,此外还有剧作8部,以及诗歌、自传及未出版作品多种。

怀特的作品笔触细腻、富于诗意,擅长在意识流及叙事之间自由切换,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怀特一生拒绝了无数文学奖项,也很少接受媒体采访。1990年因病去世于悉尼的公寓。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萌橦在读书
    他在英国,感受到外乡人的孤独;而回到澳大利亚,却也找不到身在家乡的归宿感。所以他的一生,注定要漂泊。这漂泊,其实是对内心寻找归处的外在结果。不过在这场人生旅行的途中,怀特逐渐找到了自己,也找到了相伴一生的伴侣曼努雷。怀特的很多著作,包括这本《镜中瑕疵》,都是题献给曼努雷的。2023-02-03
  • jetelaisse
    克制冷静、真诚又刻薄的自传文字。虽然读的过程中总有些不感兴趣的琐碎让人走神,但又被时不时出现的颇有趣味的内容吸引着读下去。从童年一路读到作者垂垂老矣,心中不可谓不怅惘。真的是跌宕又富足的一生。2023-03-15
  • 刀叢中的小詩
    《镜中瑕疵》——因为澳洲,或许只有如此遥远、荒凉的大陆,才能安放一个时时逃离的内心,才会在印照自我的过程中去试着写出一点什么。他说,一个人想逃跑,但没有付诸行动,或者没有办法逃得干净彻——因为早就留下了指纹。过去的事情也是这样,有时候会重新浮现在梳妆台的镜子里面,有时候会出现在温馨的梦境之中。就是那些不曾做完的噩梦、几乎忘却了的欲望,也会在突然之间又爆发出来。最糟糕的是:你有意识创作的小说,写下来的却都是你不敢承认的一些具体事情。结果是白纸黑字,立此存照。2022-12-2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