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世纪并不黑暗,这片沃土孕育了现代欧洲

人物,细节有血有肉,纵论历史大势,高屋建瓴

◎ 编辑推荐

☆欧洲“中世纪”是什么样的时代?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如果说中世纪看似黑暗愚昧,那如何能孕育出近代欧洲的理性、人文、商业和开辟新世界的闯劲?

☆德国学者约翰内斯·弗里德着眼于历史结构,将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形象与时代大势结合起来。为我们呈现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和教会格局、宗教生活、艺术以及古典文化和理性精神的复兴历程。

◎ 内容简介

从法兰克人的崛起开始,弗里德用不同个人的经历来展开关键性的主题,这些人物包括教宗、国王、学者、传教士或商人。借此,弗里德叙述了公元500年到公元1500年这一千年的政治、社会、宗教、经济和科学发展。如查理大帝统治下的欧洲政治、文化和宗教革新;查理四世统治下的神圣罗马帝国,及布拉格宫廷的文化事业;还有英法百年战争和圣女贞德的故事。作者也考察了更宽广的政治和知识潮流,从教宗权、教会大分裂的冲击,到君主制的新理论、法学,再到学术和科学的兴起。

在中世纪,欧洲一直存在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尝试,逐渐形成了精神文化的整体,打下了现代各国家的基础;君权与教权相分离,创造了市民的自由;人们探索着新的领域,从科学研究到发现遥远的国度。中世纪将欧洲引向了通往现代世界的道路。

◎ 名人推荐

这个所谓黑暗的时代从未如此光明和多彩。

——德国《时代周报》

该领域的专家写出的一部综合著作,一部读来非常愉悦的全方位的作品。

——《文学》杂志

弗里德的知识广度惊人,他对这个历史时期的热情令人钦佩……那些对中世纪抱有真正热情的人会因这部雄心勃勃的辩护之作激动不已。

——丹·琼斯,《星期日泰晤士报》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豆友159873203
    视野广阔,高度概括,知识点极其密集,但政治史部分像流水账。本书更偏向中世纪知识文化的发展,介绍知识观念的变化如何引发社会革新。古典文化的保留、消亡和再发现的历程,一开始就与教会教育结合在一起,从内部埋下动摇信仰的根基,点燃信仰和科学的冲突。世俗统治和基督教会相互渗透,从阿拉伯、拜占庭引介回来的古典著作,引起象征思维向辩证思维的转变,法学教育改变人们对社会政治关系的理解,不断激荡千年教权和王权纠纷,也启发后来的理性化政治统治和商业组织方式。商业贸易和经济产业推动城市形态和文化的变革。探索世界和知识诉求相连,普世主义开始脱离宗教语境,融入新的统治秩序中。文艺复兴不是一蹴而就的,中世纪也不是与之相对的黑暗愚昧的时期,它是通向理性未来的革新之路。读完推荐《从黎明到衰落》,可完美续上。2022-03-17
  • Y
    写太散了,像喝大了,如果不是对中世纪整个脉络和框架有了解,会很迷惑2022-04-04
  • 桃桃鹿鸣
    重构一个有光、有挣扎、有生命力,也依然困在局限性里的中世纪,力图消解传统目光里的刻板印象。结语里对康德咬牙切齿的反驳有点真情实感了。优点是虽然为了立论有矫枉过正之嫌,但正所谓不破不立,旧时代的灰烬里生发出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与宗教改革的火种。缺点是作为非典型思想史,本书默认读者对中古欧洲史有基础了解,东一榔头西一锤子,写法过于飘逸,不同篇章之间又多有重复。2021-03-09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