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1975年分别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和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杜出版。这是何先生利用多种科学工具及大量考古资料和出土文献撰成的英文巨著,曾引起争辩。一些权威学者已承认,何炳棣的中国文化本土起源说将成为不移之说。


何炳棣,1917年生于天津市,祖籍浙江金华。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4年考取了清华第六届留美公费生,1945年底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西洋史,1952年获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史博士学位。之后,何炳棣先生逐渐转入国史研究,成绩斐然。1966年,何炳棣先生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79年,何炳棣先生被选为美国艺文及科学院院士。代表作:《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明清社会史论》《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读史阅世六十年》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胡萝伯爵
    冬季风携来黄土,夏季风泛滥黄河,由此形成的早期中国文明并不是大河/灌溉而是小河/旱作模式,广泛种植原生的小米而难以消化外来的小麦。文献、考古、语言,正本清源的功夫令人钦佩。2024-04-02
  • 小 屁 吃
    考古 地质 花粉 诗经 禹共这才叫“治学”2024-04-01
  • 味无味
    历史著作若无现实关怀,虽无害于学术价值,但似乎总是像缺少灵魂的机器。何先生这部书却是有一股精神鼓舞的。其全部内容的根本主旨就在于证成中华起源之独立性以辟外传说之谬。一种民族责任感贯穿全书。不理会近代以来中华文明的艰难处境,不洞悉西方中心论的无孔不入,势必会批判是书不够价值中立。但且不论西方学术似乎从来便与权力勾连,就说真的有为学术而学术一回事吗?局部或许可以,但根本上似无可能。个性或兴趣不能脱离现实,学术自然也不可能。何况完全脱离现实的学术真的有意义吗?何先生那一辈学者对此应最有感悟,所以他们虽极力提倡科学精神,但始终未否定学术应有家国情怀。在他们那儿科学与人文融为一体。如此书虽关怀甚大,但核心论证可谓严谨,黄土与植被、考古与文献,相互发明且有科学数据支撑,除非有新发现,否则大体似不可推翻。2021-01-07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