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占有还是存在》是著名精神分析学家、人本主义哲学家弗洛姆的最后一部著作。《占有还是存在》中,他对自己多年来关于资本主义社会所崇拜的人类生存方式的非人道化影响的研究进行了全面总结。弗洛姆区分了两种不同形式的生存方式,即占有和存在。重“占有”的生存方式的基础是以利润为取向的社会,重“存在”的生存方式则会创造性地运用人的力量。他对消费社会的反人道、对人的潜意识的操纵,以及为稳定社会经济制度而进行的蓄意消费刺激,都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并提出了变革性的纲领见解。

埃里希.弗洛姆,世界闻名的德裔美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1900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犹太人家庭,1922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是2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纳粹上台后,他于1934年赴美,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同时,在哥伦比亚大学等学术机构讲学,并先后执教于墨西哥国立大学、密歇根州立人学等高校。1980年,弗洛姆病逝于瑞士。

弗洛姆的研究植根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他认为,人是各自所在文化的产物,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人变得越来越自我疏离,这种孤立感导致人们潜意识下渴望与他人结合、联系。

弗洛姆以深入浅出、平易近人的文笔,创作了大量学术著作和科普性作品,其中影响最大的有《爱的艺术》、《人类的破坏性剖析》《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精神分析的危机》、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知蛛養殖與按摩
    书中有启发的是,马克思谈没有异化的活动形式,引用这一段来谈市场型人格避免因为理性而丧失"存在"和文化,说想得到艺术享受,就必须懂艺术之类(你与外界的一切关系,都是与现实个人生活相符以及 与意志对象相符 的 特定的表现。)又想起艺术是对社会分工的救赎,艺术大概是感性或者认识的表达,非纯粹理性。但是艺术可以弥补情感的缺失吗?剥离自身情感就是异化吗?感觉很多论述就是换了个表达方式再讲一遍。还是没有解答我内心的困惑。又跟着书反思了一遍,总体来讲没什么新东西,也没找到答案。人类社会发展,讲到人口过量问题,为什么人类社会一定要发展呢,毁灭也可能啊,人类也非至高无上,人类文明毁灭也未可知啊。2016-05-27
  • feel
    我想消费应作为一个整体来系统化地反思。2016-02-17
  • Eddie
    当你占有了物,物也占有了你。在弗洛姆看来,释放自己的创造力,以此和世界发生联系,才是存在的生活方式,我们也将由此从永远不满足的对物的欲念中解放出来。关于西方宗教从存在的理念到占有的理念的流变,资本主义重占有的生活方式和宣传口径,功能性消费和占有性消费的区分,弗洛姆在这本书里都得到了深入形象的论述。2020-10-12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