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李家楼村是淮北平原上一个普通村庄,人类学学者韩敏选择这个村庄作为其田野工作地点,与其地理位置及成员有关。作者以李家楼的李氏宗族为主线,展现了清末、民国、毛泽东时代及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迁。通过对近三百个人物的采访及口述,生动地记述了不同的性别、年龄、阶级成分、社会地位的人对革命和改革的政治动员所作出的回应。追踪并揭示了有六百年历史的李氏宗族的延续和复兴的机制,并通过与其他地区的比较,重新诠释了中国的宗族类型。书中也讨论了土地所有权、权力结构、婚姻和姻亲关系、礼物交换、基督教复兴等内容。通过真实又详尽的调查,作者得出的总的结论是:尽管社会经历了无数变迁,但在其结构中仍能看到延续性;农民并非总是被动的,仅仅服从于统治者;此外,人是拥有长久记忆的。不论从人类学研究还是从20 世纪中国社会史角度来看,《回应革命与改革》都有重大价值。

韩敏 1993年获得东京大学人类学博士学位。95年开始历任东洋英和女学院大学讲师、副教授。2000年至今在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任副教授及博士导师。2002年3月至2003年1月,作为日本文部省在外研究员在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作学术考察。研究方向∶(1)汉族的民族志研究。考察家族、女性角色、民间信仰等问题,是《生机的大地——中国风水思想及实践》(2000)的编者之一。(2)旅游人类学。在湖南、云南等地考察旅游现象的生成,是日本第一部旅游人类学教科书《观光人类学》(1996)的执笔者之一。(3)革命记忆的人类学研究。在国立民族学博物馆主持了“中国的社会变化和再构筑——革命的实践和表象”的课题组。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倒行逆施
    华北型宗族通常没有祠堂#高王凌推书#2020-08-15
  • 请把我包括在外
    可以听到村民和干部的杂音。不过这些声音纳入到整本书的架构里,又被消解掉了。作者的结论是农民并非总是被动的,实际上有创造性的不同对策来应对政策的变化。在最后的附录里她疑惑:建国以后,农民是否成为国家的主人,是否和城市里的人一样享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果实。我心想,唉果然是个城里人。2020-04-21
  • 木南
    里面涉及了我最希望了解的人民公社时期的三级制度(公社、大队、生产队)以及工分制是怎样运行的(失之简略)。对于宗族在去集体化时代复兴的把握,也是精确的。在刚开始,作者还详细的罗列了李氏宗族的谱系。对于农村的家族辈分,确实是值得研究的问题。2022-04-09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