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马斯洛最初撰写《动机与人格》(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只是想在传统心理学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拓展,并没打算挑战现行理论,更没打算标新立异创立一套对立的理论,而只是想通过对更高层次人性的探索来扩展我们对人格的理解(最初马斯洛想给这《动机与人格(32开平装)》命名为人性的高标准)。然而,随后的工作让他发现这是一种新的、具普遍意义的、综合性的人生哲学。这种新的“人本主义”世界观似乎为任何一个,或者说每一个人类知识领域(如经济学、社会学、生物学等),为每一种行业(如法律界、政界、医学界等),以及每一种社会组织(如家庭、教育机构、宗教团体等)提供了全新的思考方式,而且是更有希望、更鼓舞人心的思考方式。 马斯洛在对《动机与人格(32开平装)》进行修订时,他更相信这是一个更普适的世界观、更丰富的人生观。他把这个理论融入在《动机与人格》中所呈现的心理学思想之中。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革命,因为它将使人、社会、自然以及哲学等展现出一种全新的形象。 《动机与人格(32开平装)》根据马斯洛《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修订版原文全本翻译,可读性强。


亚伯拉罕·马斯洛,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于其中融合了其美学思想。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代表作品有《动机和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到的境界》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momo
    有些文字,即使风经数年仍旧绽放光芒。就我而言,马斯洛就是他笔下的自我实现者,爱着人类,所以悲悯,所以超越,所以洞察人性。没有完美的社会,也没有完美的人格,但在未理想的社会中,人可以发展潜能,从内部成长,达到或者逼近自我实现的境界。(减一星因为翻译,翻译明显能感觉尽力了,但仍旧没有超越,还有词不达意的部分)2023-04-10
  • srats-stars
    生理需求,安全,爱与归属,被尊重,自我实现,这些都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是人性实现充分发展的基石,需求的满足带来放松,衍生更高阶层的需求…需求被剥夺导致神经症…很学术的书,meanwhile very inspiring2022-09-09
  • 豆友3hOD_etpJw
    请通过此书《动机与人格》的理论体系,具体分析陈奕迅的歌曲《红玫瑰》里的歌词:“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2022-09-08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