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看不见的文学》通过读者在文学阅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引出十六个论题,经由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文学案例和故事进行解答、辨析理论,帮助读者更深入地认识文学现象,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作者:

当我们一开口谈论文学,理论就随之而来。一部作品的作者到底是谁?一部作品到底算不算文学?某人对作品的解读到底是不是过度解读?到底什么才算是经典的好作品?等等。这些纷至沓来的问题,或许是每一个人从小到大想问但不敢问,想说却欲言又止的问题。

在这《看不见的文学》里,我将对这些文学阅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较为细致的剖析,对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进行梳理和考察。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把那些含混不清但又绕不过去的问题说得稍微清楚一些。当然了,跟文学有关的问题往往都是说不尽也道不完的,很多问题都没有固定的答案。但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去理解和把握这个世界。

——杨宁

名家推荐:

我相信,人们读这《看不见的文学》的时候会感到流畅和愉快。也许人们会说,这《看不见的文学》通俗易懂,而我则会觉得,这种通俗易懂 背后有一种能力:将各种复杂的理论进行消化的能力。

杨宁这《看不见的文学》的特点就是高度的理性:它有开阔的视野和辩证的心灵,因此不会流于偏狭和激进。杨宁的理性还在于他采用的论述方式,他总是用大量的文学事例和材料来说明他的观点。

——汪民安(《看不见的文学》序言作者,清华大学教授)

编辑推荐

1.根据B站热门课程《杨宁老师的文学启示课》讲稿改编,开辟由问题切入的文学理论新讲法,帮助读者培养现象分析能力和理论思考能力。

2.用四编十六章带读者进入文学的世界,通过文学案例和故事解答问题、辨析理论,帮助读者提升对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3.附有参考阅读书目和文章,帮助读者构筑更细致的文学理论知识地图。


杨宁,文学博士,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青年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学、美学。

2020年年初因文学理论课视频风趣幽默、启发思考,在网络走红。

文学理论视频课程B站点击量超过1000万次。

“中文系有什么用”等课程话题微博阅读量超过3亿。

与戴建业、戴锦华、罗翔等老师一起入选“你在网上最喜欢的老师”。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TravelinG
    一部文论写得比小说还精彩,难得。可惜已经看过了杨宁老师的网课——19年文学理论网课给我带来的震撼感,哪怕是这本书也比不上的。给这本书提点个人的小意见吧:1.在罗列分析完各家观点之后,杨老师不应该再把关于“谁对谁错”的答案写出来,因为读者有自己的判断力。其次,杨老师给出的答案往往是一种“中和态度”;2.遣词造句,行文之处可以再稍加润色。很喜欢文中的这一段话“如果将文学视为一个整体的话,那么每种文学批评理论本质上就是对文学某一‘切面’的分析。基本上没有哪种文学批评方法可以把握文学作品所呈现的所有内容。”(p140)最后,阅读这本书的正确方式永远是在心中想象杨宁老师的声音。2022-11-13
  • 麦克默多的浮冰
    信息密度过于稀疏,在书店一口气就读完了。总之没有任何溢出个人“前理解”阅读期待的内容,并在相当程度上存有将文论降格为鸡汤的危险,同时缺乏饱受诟病的“得到体”“喜马拉雅体”付费课讲述者(如刘擎、苗炜等)所具备的演讲风范与人格魅力,这样的作品读起来四平八稳,有着某种过于好学生的乏味陈旧,甚至没有脱离童庆炳钦定官用教材的阴影。只能说杨宁最精准地找到了他的目标受众群体,利用新媒体在学术资源攀升的独木桥上完成了一次漂亮的弯道超车,但千万要警惕对这位资历学识尚浅的青年讲师的造神与捧杀,评论区几乎没有看到对他作品的批判性目光,有的只是众口一词的赞扬与感谢。这些最基础的文学理论问题,谈来谈去耳朵都快起茧子了,他的讲述似乎总是那么滴水不漏、不偏不倚,可属于作者本人真正的思想闪光和偏见与私货呢?2022-11-17
  • 阙如
    一切都好清楚 非常适合基础差的同学理解文学理论 再读外国理论家写的书就轻松很多了2022-11-13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